科技创新
20年来,协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了一批科技开发项目,评选了一批重点科技效益型企业,组织召开了技术引进、科技规划、技术改造、技术发展等为专题的多项研讨与交流。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了全行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了科技创新的步伐,行业的产品结构与产品技术含量快速提升,行业产品研发工作成效显著。
行业质量标准工作也同步开展。“六五”、“七五”期间,全国缝纫机标准化中心、中国缝纫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这两级机构在研究制定行业标准化发展战略,加快行业标准的制、修订速度,进行标准的宣传贯彻、培训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到目前为止,行业已拥有缝纫机基础标准36项、缝纫机机头产品标准31项、缝纫机零件标准44项等较为完整的标准化体系,并涌现了一批技术与标准人才。
化工作得到了不断提高和完善。一大批企业脱颖而出:“标准”、“中捷”荣获2001年度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标准”、“中捷”、“惠工三厂”、“兴大豪”等四家企业荣获2002年度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称号。
舆论宣传
协会成立20年来,信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协会有一报(纸)两刊(物)三网(站)。协会与《中国服饰报》合办的《缝制设备导刊》在缝制机械行业与下游服装行业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对产业链之间加强联系、互通情况进行了重大创新和有益尝试;“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网”对会员企业开展网络统计,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自律管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协会根据时代特点和企业需求,适时建立或撤消了一些分支机构。目前,协会有市场工作委员会、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零部件专业委员会、家用机专业委员会和商贸专业委员会。这些分支机构在协会的统一领导下,在各自领域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使企业真正做到自律管理。如商贸专业委员会,对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建立合理的竞争秩序,共同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广泛开展工商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影响力。它的成立,表明行业商贸领域有了一个自治、自律、自己管理自己的组织。又如为全面了解行业产品质量状况,促进企业质量意识及质量工作水平的提高,自1989年今,协会指导市场工作委员会对家用机、平缝机、包缝机、封包机、编织机以及缝纫机电机等产品进行了16次专项抽样检测。通过各阶段的行检行评工作,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整体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大幅提升,质量水平不断向国际水平靠近,常规的平缝机、包缝机的质量水平已与国际先进水平不相上下。
专业市场
由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CISMA)历经18年的努力,在全行业的大力支持下,已成长为国际知名度颇高的专业展览会。2004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展出面积已达75000平方米,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企业参展,其规模已直逼世界缝制设备第一大展——德国科隆国际服装机械展览会。通过举办展览会,协会发展了与国内外各相关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地宣传了行业和企业,提高了行业的国际地位;强化了协会服务行业的手段,更好地凝聚了企业;展览会也为行业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行业与下游产业交流、企业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搭建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