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4日报道(通讯员 马鹏军 记者 俞其军)地处偏僻山区的嵊州市竹溪乡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通过树立科技示范户、举办竹笋栽培技术培训班等途径,建立起5000亩竹笋两用基地,并培育200多名农民贩销员队伍推销笋制品,引导200多农户发展以竹藤制品加工为重点的家庭工业,在全乡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场、山农增收入的开发大合唱。 竹溪乡是嵊州市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嵊州市12个山区乡镇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嵊州市委、市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发,把山区建设定位在“生态示范区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上,确定以茶叶、香榧、花卉、长毛兔等山区农民增收的四大主业作为扶助重点,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加以扶持。近三年来,该市用于补助特色农业基地资金2500万元,创下扶持农业资金的历史新高。 发展个私经济是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嵊州市石璜、金庭、谷来等三个个私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入区企业共计36家,总投入1.7亿元。里南、雅璜、竹溪等一批个私经济集聚点频现亮点。该市石璜镇今年1至10月份新批个私企业141家,新增剑杆织机151台,三个个私经济集聚点正在抓紧兴建中。近年来,嵊州市12个山区乡镇立足本地优势,克服经费、人员等困难,想方设法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从2002年至今,12个乡镇实到外资616.2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3899.9万元。
好的思路、好的政策,加上好的载体,嵊州市的山区发生了可喜变化,干部群众的心更齐了、劲更足了,山更绿了,人更富了。据统计,该市12个山区乡镇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55元,比上年增长12.7%,实现GDP13.14亿元,占该市的12.6%,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到476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