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使昔日老装置再现“青春活力”,争取市场竞争主动权呢?仪征化纤公司下定决心为老装置找出路,积极主动地实施产品结构调整战略,以技术升级带动产品升级,取得显著成效。10月下旬,仪化成功地在涤纶二厂老涤纶短纤维装置上,开发出1.33分特有光缝纫线型差别化短纤维,填补了仪化在此领域的空白,进一步拓展了产品的市场竞争领域。
仪化有16条直接纺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是80年代初分别从国外引进技术、国内配套的老装置,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设计品种仅为1.56分特棉型短纤维、2.78分特中长型短纤维。随着国内近年来陆续上马大容量的涤纶短纤维生产装置,使得仪化昔日可以称得上大装置的短纤维生产线在如今已经不具有“经济规模”的竞争优势。对此,仪化成功地对这些老装置进行了增容改造工作,不仅使每条生产线负荷由50吨/天上升至60吨/天,而且以装置技术升级带动了产品升级换代,陆续开发出0.89分特、1.11分特、1.67分特、2.0分特等9个差别化品种,并形成棉型、中长型、无纺布型、缝纫线型等系列格局。
1.33分特有光涤纶短纤维适用于缝纫线的制作,该产品售价高出常规品种500多元/吨,国内用户绝大多数从国外进口。过去由于装置工艺的局限性,今年两次试制均告失败。面对市场需求旺,仪化却未能开发出此产品,公司上下十分焦急。市场的需求就是我们新产品开发的目标,公司专门了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的专题攻关组,集中全公司短纤专家的智慧,不断优化开发方案,克服了生产工艺配套困难、风险大等不利因素,大胆突破日本东洋纺装置工艺,昼夜在现场进行攻关,对工艺参数不断进行优化调整,终于取得成功。经过有关厂家试纺表明,该品种可纺性良好,各项指标均可与国内同类产品相媲美。目前,该产品已有2000多吨投放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