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今年8月,美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货币贬值促使亚洲廉价纺织品大量销往美国市场,给美纺织业造成极大冲击;加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使美国纺织业面临压力,纺织业规模大幅缩小。资料显示,2000年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量同比增长了14.8%,美国纺织业亏损5.19亿美元,第一次呈负增长。日前,美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企业向美国政府提出,针对进口的增长,应根据WTO的有关规定,限制外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向美国出口。
纺织业趋向萧条
近10年来廉价进口的纺织品逐步蚕食美国本土纺织业市场,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亚洲的纺织品以低于1997年40%的售价大量销至美国市场,导致美国业者无从抗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虽大幅提升美国贸易总额,但却使业者面临外移压力,美国东南部的纺织业重地:佐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和南、北卡罗来纳州等因此丧失了37.5万个工作机会。
在过去12个月内,佐治亚州已有5700名业界员工被裁掉,使佐治亚州纺织行业就业机会创下1940年来的最低点,已由1973年高峰时20万就业人数降至目前约12万人。佐治亚州,南、北卡罗来纳州及阿拉巴马州占有全美纺织品2/3的产值,但在2001年上半年内就裁员2.5万名。日前公布的裁员的统计资料尚未涵盖7~8月纺织业界关厂及裁员数据,其中包括佐治亚州百年老字号Thomaston Mills 关厂并解雇1400名员工等大幅裁员事件。
裁员缘于高工资自动化
长期以来,美国的纺织界都在寻求对抗来自亚洲的低成本纺织品的办法。美国充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不断在墨西哥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以期利用该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与美国接壤的地理优势以及多数情况下无需配额和免税即可进入美国市场的优惠。由于墨西哥不断增长的纺织工业为美国纱线和织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美国纺织品公司也乐得鼓励这种发展。不过,为了达到能够免除配额和免税进入美国市场,墨西哥的纺织品必须采用来自北美自由贸易区国家生产的纱线和织物。由于许多亚洲国家货币严重贬值,导致大量低成本的纺织品涌入美国市场,从而使得墨西哥在美国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比较本年度主要纺织业劳工市场时薪就可见一斑:佐治亚州11.35美元/时薪;美国全国平均14.24美元/时薪;墨西哥2.2美元/时薪;泰国1.18美元/时薪;中国0.69美元/时薪;巴勒斯坦0.37美元/时薪;印尼0.32美元/时薪。
美国纺织界两年内已耗资20亿美元实现工厂自动化,其中仅佐治亚州的纺织品制造商就已花费7.5亿美元用于自动化设备,而且近年来美国通过产业升级,大量发展喷气纺、气流纺等新型纺纱技术,于是,大量裁员就不难理解了。
制造障碍限制进口
国纺织界不仅要求政府限制外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向美国出口,而且还督促政府在2005年美国废除现行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制之前,及早制定对应政策。美国的纺织界还主张,对使用美国面料的外国服装向美国出口可以给予优惠待遇。
其实,美国保护其纺织业是一贯的。尽管根据WTO《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所有纺织品服装配额到2005年即行取消,但根据中美1997年商定的双边纺织品服装协议,在2005年取消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配额,同时允许美方在“纺织品服装进口激增而导致美纺织品服装行业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将实行配额的有效期延长到2008年12月31日。虽然中国即将加入世贸,但布什政府为了保护本国纺织行业的利益,将可能在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原产地说明、反倾销调查、卫生安全要求等方面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至美国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