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远来看,加入WTO有益于我国纺织产业和出口的发展无庸置疑;但就短期来看,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是否带来大幅增长,答案并不乐观。
--非设限国家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出口地区。
根据前三季度出口统计预计,2001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可达535亿美元左右,与1998年相比增长23%,年均增长5.5%,4年内共增加110多亿美元。在纺织服装出口总额中,对美国、欧盟等设限国家的出口为125亿美元左右,约占23-24%。而最近4年内增加出口的110多亿美元,也主要分布在日本等非设限国家。
由此可见,我国对设限国家的纺织品出口比例不足25%,而WTO框架下的纺织品服装协议(ATC)主要是解决向设限国家纺织品出口的问题。要使这一比例有较大规模的突破,鉴于目前的市场状况,恐怕并不容易。可以预料,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仍是非设限国家,加入WTO不会对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大幅增长。
--设限问题并不是我国纺织品出口扩大的唯一制约因素。
WTO解决的主要是设限国家的问题,而对设限国家出口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尚不足25%。要使这一比例在短期内取得较大规模的突破,按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还不现实。特别是墨西哥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出口的迅猛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我国对设限国家的出口强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仍是非设限国家和地区。
即使对设限国家的出口来看,设限问题也不是扩大出口的唯一制约因素。根据我国海关统计,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中,分别有40%和13.5%不受配额限制。即使在设限产品类别内,其使用率也并未达到100%。其中,对美出口清关使用率约为90%,对欧盟出口清关使用率约为80%。
此外,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第一,1999年我国对美丝绸产品出口配额限制取消,但统计表明,配额的取消并没有带来丝绸产品出口的大幅增长。相反。因恶性的自相竞争,甚至还曾导致这一产品出口的极大波动和价格下降。第二,自1999年开始,我国对输美、输欧的21个紧俏配额类别实行招标。在实行招标前的3年中,各类别清关使用率均超过90%,大多数类别更达到98%。但近年来,上述类别的清关使用率却明显下降。可见,设限标准只能体现最大限度的数量范围,并不能保证在限量范围内出口的绝对性。各国的互相发展和竞争才是市场变化的最终依据。
--国际纺织品服装协议未必带来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增长。
2002年将是国际纺织品服装协议(ATC)第三阶段的第一年。从该协议有关规定来看,有两方面可促使纺织品出口的增长。一是在此第三阶段将取消若干纺织服装类别的设限,经测算约涉及出口金额35亿美元,约占对设限国家出口的33%。二是这一阶段可“在第二阶段期间各种限制水平的增长率基础上,再增加这些增长率的27%”,估算可增加出口约5000-6000万美元。但取消部分类别的设限,以及仍保留设限的类别享受增长率的增长率,并不一定能带来纺织品出口的大幅增加。原因有二,一是在取消设限的类别中,有相当一部分连续几年来的使用情况并不很好,即清关使用率不高,有的甚至还很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冷门配额”。清关使用率不高,既有我国现行配额管理体制的因素,也有这些类别所对应产品的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而在取消设限的类别中,服装及服饰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以欧盟和美国相加测算,服装即占73.5%。二是由于配额价格历来是含在出口单价中的,配额的取消,必然造成出口单价及出口额的下降。按照配额平均价格占其出口单价的15%-20%推算,增加的35亿美元出口额在剔除配额价格因素之后,实际上仅相当于27亿美元-28亿美元。(樊敏 赵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