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闽等沿海省份走走,能够发现一种“块状”产业现象,即相同的产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形成专业化块状产业,如浙江宁波服装、嵊州领带、温州皮鞋、福建晋江旅游鞋等,据说这种现象在产业经济学中被称为产业集群或产业集聚,英文为“IndustrialClustering”。有关资料显示,块状产业“原产地”并非在中国,早在欧洲工业革命前后的荷兰、意大利、瑞士就已出现。仅以瑞士为例,其钟表产业集群或聚集天下闻名,纺织机械产出能力居世界领先,医药、食品、银行、保险、旅游等产业也呈现出高度集群的规律。
了解块状产业的由来,关键要结合实际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从浙江等沿海地区的情况来看,至少有三个条件内在地推动了块状产业形成:一是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入并实现组合,这属于产业形成的生产要素条件;二是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充分吸纳块状产业生产的大量产品;三是产业集聚地政府对企业兴办和产业的发展采取鼓励或不干预的英明政策,使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入并直接面向市场集聚。仔细琢磨一下,这三个条件缺哪一个“块状”都形不成,即使在缺项的情况下形成也难以保持持久的生命力。然而说到底,块状产业离不开经济的开放,因为无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还是产业与市场互动,都必须以经济的开放性作为前提,而经济上的开放则要求政府的政策上开明,因此“开放+开明”就简单明了地表达了块状产业的基本成因。
其实,块状产业的竞争力更值得关注。产业集聚主要是相同产业的区域集群,专业化分工程度高,众多企业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产品越做越精,生产成本也能降得很低,且减少了因转换加工环节而必须付出的成本费用,大大提高了产业效率。围绕市场或出口的产业集群往往信息比较灵通,对原材料和产品市场行情能够及时准确掌握,并作出快速反应,降低了交易成本。产业在政府开明式政策的氛围中集聚,减少了政策成本,其微观基础基本上为非国有或民营企业,甚至手工作坊和农户,具有灵活多样的体制优势。随着块状产业的发展,行业性组织日益加强,中介服务网络日趋健全,促使块状产业具有整体协调优势。显然,块状产业的竞争力可以归纳于“三低两优”,即较低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政策成本和体制优势、整体协调优势。
纺织服装业作为完全竞争性、中小企业多和产业链条长的产业,较为适合块状式发展,浙江等地的成功实践已经验证了这个道理。如果这种模式有推广价值的话,本文归纳出的“开放+开明”、“三低两优”也许具有借鉴的意义。作者:孙淮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