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日,世贸组织配额体系中最后一个堡垒——纺织品配额将消失,世界纺织品贸易将迎来彻底的自由化,真正进入“后配额时代”。然而,取而代之的“特别保障”等措施,依然严重影响我国的纺织品出口。 2003年11月18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我国的袍服、针织布和胸罩3类纺织品(以下简称特保商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2003年12月至今年10月(以下简称特保期间),我省对美出口特保商品2925万美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2001年12月至2002年10月间下降了81.8个百分点。 杭州海关有关人士在分析特保期间我省纺织品出口的特点时指出,我省的一般贸易出口增速明显下降,加工贸易出口呈现负增长。在出口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的同时,出口价格则呈上升之势。 在特保期间,除集体企业外,其他类型企业对美出口特保商品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国有企业增幅下滑了5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增幅下滑了115.3个百分点,受损最大的是私营企业,增幅下滑了320.1个百分点。 该人士表示,美国此次特保措施已对我省相关产品出口产生一定影响。和反倾销相比,纺织品特保提起的程序相对简单,要求的门槛相对较低,特保措施将会是后配额时代发达国家频繁采用的贸易保护手段。因此,杭州海关提醒企业和相关部门,应重新审视当前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及时调整策略,努力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