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随着羽绒服销售旺季的到来,有关羽绒服的传闻突然增多。在四川等地,一些人将劣质羽绒服带有许多家禽病菌,误传为劣质羽绒服带有禽流感病毒,进而传为“禽流感羽绒服”,使广大消费者十分震惊,给羽绒市场造成一定的混乱。
日前,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姚小蔓女士就此表态。针对“禽流感羽绒服”之说,姚小蔓女士对记者表示,正规羽绒服生产厂家所用的羽绒,都是经过110℃至130℃的高温进行15至20分钟的烘干消毒处理,根本不会带禽流感病毒。因为,禽流感病毒只能在生物活体中成长,离开活体只能生存很短的时间。其次,禽流感病毒喜冷怕热,在70℃时2分钟内就会死亡。她通过本报转告广大消费者,正规厂家生产的羽绒服不仅不会带有禽流感病毒,而且都是符合标准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购买。
最近有媒体报道,一些人打着北京、上海等地品牌,将劣质羽绒服大量摆进城乡羽绒服市场,并以超常的低价坑骗消费者,与优质羽绒服竞争,使市场造成混乱的局面,姚小蔓女士认为是由于利益驱动造成这种状况。多年来,劣质羽绒服混入市场的问题一直存在,只是今年更严重了。今年发生禽流感疫情后,羽绒价格大幅度上涨,去年每吨羽绒17万元至20万元,今年每吨涨到30万元左右。一般情况下,一件正规的羽绒服仅羽绒一项的成本比往年高出几十元,而以飞丝、边角废料作填充料的羽绒服,一件的成本只有二三十元。羽绒服价格上涨后,劣质羽绒服利润空间更大。暴利驱使一些唯利是图者,以飞丝、粉碎毛作为充填物赚取昧心钱。
姚小蔓女士进一步谈到,劣质羽绒服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打击制裁力度不够之外,从消费者自身分析,主要有两点:一是多数消费者缺乏羽绒服质量标准方面的知识。二是贪图便宜的心理使然,把价格的高低作为是否购买的主要依据。劣质羽绒服正是钻了消费者无知的空子,迎合了一些消费者占小便宜的心理。
劣质羽绒服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凭借多年从事羽绒行业工作的经验,姚小蔓女士认为一是要从源头治理,对那些生产条件简陋、没有资金和技术支持、不具备生产羽绒服能力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发营业许可证,不让其涉足羽绒服行业。其次明确批发市场连带责任。此外还要加大惩治力度和努力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面对当前优劣混杂的羽绒服市场,姚小蔓女士提醒消费者在选购羽绒制品时,不要贪图便宜并且需要注意:一是要到正规的商场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羽绒服,因为正规商场销售的羽绒服都出具合格产品的检测报告。二是选购时注意八要素,一要看有无质量标签,有无生产厂名,含绒量是多少;二要看羽绒服经挤压是否能很快恢复;三要摸一摸柔软程度,有无完整的小毛片和过长过粗的长毛片;四要用力拍一拍,看有无粉尘溢出;五要双手揉搓,看有无毛绒钻出;六要闻一闻有无异味;七要掂一掂分量,越轻越好;八要穿一穿,看是否合体。三是请广大消费者购买佩挂“羽绒制品信誉保证标志”的羽绒服。凡佩挂“羽绒制品信誉保证标志”的羽绒服,都是经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严格考察,并经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才准许上市的。消费者购买佩挂“羽绒制品信誉保证标志”的羽绒服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可找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仲裁,经检测确有质量问题的,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将责令商家以一赔二。所以,广大消费者最好选购佩挂“羽绒制品信誉保证标志”的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