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开始,中国纺织品出口将告别配额限制,进入后配额时代。9月10日,在第六届江苏国际服装节高层论坛上,来自纺织业界的专家、企业家就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出口量会上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说,中国纺织产业是在非公平竞争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即使如此,去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也已达到804亿美元,对配额地区的出口占到总量的四分之一。他认为,配额取消后,各国将处于一种公平竞争的状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量肯定会上升。
出口企业面临内忧外患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秘书长王宇认为,配额取消带来的增长,基本上是数量上的增长,与此相伴的则是单价的下跌。欧盟等国家必定会想方设法对我国出口进行限制,他们早就处心积虑地制造舆论,在各种场合宣称中国已经取消配额的类别市场份额急剧扩大,出口呈现三位数的增长,单价下降过半,批评中国不公平贸易。
据介绍,目前,国外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限制,已经发展到使用反倾销、生态标签、社会责任、区域优惠安排等组合手段,其威胁远远大于配额。
除了外患,还有内忧。据王宇介绍,国内纺织企业面临着能源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治理环境成本上升等问题,再加上自身观念陈旧,一味追求产能和规模扩张,而产品档次不高,使其在全球化竞争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
以品牌发展寻求突围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提出,国内企业应该面对现实,改变增长方式。他说,他国限制纺织品出口在于数量,对高价格、高品质的产品是不限制的。因此,国内企业应注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走品牌发展战略。
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说,后配额时代的来临,让低附加值出口之路走到了尽头。欧美产纺织品服装的产品档次、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远高于我国,今年1~5月,美国产纺织品服装仅占市场销售量的3.4%,金额却占22.7%。发展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应对后配额时代的有效方式。
王宇说,品牌战略包括品牌的建立、策划、经营、推广、升级等,在国内进展并不大。据国外研究统计,创立一个世界性的知名品牌,需投入2.5亿美元,国内企业靠自身的力量很难完成。王宇认为,国内企业要加大与国外合作的力度,通过代理国外品牌和参与国际品牌培训等方式学习国外经验,使自身品牌尽快得到国外同行和消费者的认同。
(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