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报
无为棉花市场遇冷
目前安徽省无为县三级籽棉收购价为4.6元/公斤,按照衣分37.5%、棉籽1.2元/公斤计算,折合皮棉收购价为10515元/吨。当地销售情况不理想。
据了解,该县新棉采摘量已经达到总产量的60%~70%,但目前当地的收购量不及产量的50%。主要原因不是棉农惜售,而是当地棉企顾虑其经营风险,很多民营企业停收,使得棉农想卖而卖不掉。
目前当地只有极少数棉花经营企业以少量收购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每天仅收购新棉几万公斤。据悉,近日当地329级皮棉销售价为11600元/吨,甚至更低,现货价格的持续下跌和当地收购价格的相对高位,更加剧了企业的收购风险,因此大多企业谨慎收购或干脆停收以观望行情。
定单保证固镇收入
安徽省固镇县籽棉收购自10月10日开秤以来,一路畅通。买卖双方均对交易状况表示满意,这是定单农业给当地棉农吃下的“定心丸”。
据悉,该县大多数棉农都是通过签订定单进行植棉的,既保证了籽棉的销路,又为自己的收入加上了一个不轻的砝码。
1999年,固镇县棉麻公司就开始与棉农签订定单以保证籽棉收购,时至今日,当地大部分棉农都已签订定单。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公司和棉农达成协议:凡在固镇县棉麻公司购买棉种、化肥及农药的棉农均可与公司签订合同,并且公司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其籽棉,如果后期价格上涨,公司还将按照一定比例与棉农进行二次结算;如果后期棉花价格下跌,损失将一律由公司承担。同时,公司还在每个乡镇设立棉花生产合作社,直接与棉农沟通,为棉农提供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
农、企都需“定心丸”
固镇具棉花购销两方各满所需双欢喜,无为县却是棉农焦急、棉企忧虑,各缺所求。同属安徽省内的两个植棉县在棉花购销过程中呈现出如此鲜明的对比,不能不引起广大棉农、棉花加工企业及相关部门的反思。
每逢秋季,总有不少棉农忧心重重:如果赶上虫涝灾害等,一年的辛苦可能枉费;如果各地棉花都是大丰收,又担心“棉贱伤农”。而此时的购棉企业思想也并不轻松:如果当年棉花减产,棉价很可能被炒上“天价”;而如果是个丰收年,又担心棉农为等高价而惜售。
安徽固镇县实施的定单农业的做法为广大棉农和购棉企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通过棉麻公司与棉农签订定单,既为棉农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又使购棉企业保证了货源,而且还密切了买卖双方的合作关系,使棉农在种植期间得益于良好的指导,获取通畅的信息。这样双赢的方案不仅为农、企双方所欢迎,也是纺织企业所希望的。因为只有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棉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有了基本的原料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