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纺织、家具行业来讲,这个夏天不一般。
7月,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等组织提出,对中国对美出口的针织布、长袍、手套及胸罩等纺织品设置障碍,限制进口。
在此之前,美国家具生产商合法贸易协会对外宣布,计划于今年秋天递交针对中国木制家具的反倾销申请。
面对接踵而来的反倾销案,我国相关行业协会迅速作出反应:深圳家具行业协会立即组织一批出口大户、家具厂商研究对策;按国际会计标准计算生产成本,以证明产品定价完全是市场运作的企业行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也发表声明,强烈要求美国政府驳回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等组织对中国纺织品进口设限的申请。
与正在紧张应对反倾销案的纺织、家具行业相比,温州打火机行业正在享受这个夏天里最惬意的清风。因为7月中旬,由温州烟具协会牵头组织的应诉欧盟反倾销调查取得了最终胜利。
从这些事件中,人们不难发现,我国行业协会正在走上前台,扮演着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重要角色。
来自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到去年底,我国已登记注册的行业协会就有39149个,占到了已登记注册社会团体的29.4%。
欣喜之余,回顾我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历史,就会发现我国行业协会还亟待“强筋壮骨”。
自1996年起,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到2002年底,我国的出口产品遇到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已超过550起。虽然我国的出口只占世界整个贸易额的3%至4%,但所受到的反倾销起诉案件数在各国全部案件数中占14%。
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我国出口企业被诉倾销案件胜诉极少。近10年来,败诉率高达62.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一是缺乏协调机制。一些国内企业为了出口自相残杀,竞相压价,这边将利润让给了外商,那边反过来向我国企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二是出现缺位现象,一些新兴产业甚至尚未建立行业协会,企业势单力薄形不成合力。有的企业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有的财力有限,应诉率很低。三是缺乏行业预警机制,等到出现反倾销案再去“救火”,自己已陷入被动境地。
尽管如此,我国行业协会积极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保护国内产业的发展,在应对中学习,在磨砺中进步。截至 2002年,我国对外反倾销共立案22起,保障措施1起,涉及新闻纸、聚酯薄膜、丙烯酸酯、冷轧硅钢片、不锈钢冷轧薄板等行业,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贸易往来不断发展,各种贸易纠纷时常发生,在给行业协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