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国家六部委就棉花工作召开 了电视电话会议之后,10中旬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农业发展银行、棉花协会、棉纺协会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调查组,赴新疆、河南、湖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7个主产省,就新棉收购情况、市场管理、质量监督以及棉纺织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分四个组进行了调研。棉纺协会参加了新疆组、江苏和安徽组的调研。下面仅就在新疆调研的简单情况介绍如下:
10月13—20日,新疆调研组对新疆喀什、阿克苏、玛纳斯和奎屯地区的12个棉花收购厂站、2个棉纺企业进行了调研,召开了6个座谈会,有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新疆农业部门统计,今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1659万亩,比上年增加103万亩,同比增长6.62%;预计棉花产量:170万吨,其中:地方83万吨,兵团87万吨。新疆调研组认为棉花的产量可能达180万吨。
到10月15日止,已收购棉棉花42万吨,仅占棉产量的1/4,其中:自治区供销系统21.6万吨,兵团供销社系统7.8 万吨,其他渠道12.6万吨。
收购价格:9月初:4.2—4.5元/公斤, 9月底:5.2—5.4元/公斤; 10月初:4.6—4.8元/公斤;10月18日:4.2—4.5元/公斤。
新棉质量:整体好于2003年,其中:南疆好于北疆。南疆二级以上的棉花占80—85%,北疆二级以上的棉花约40—50%。衣分均在38—40%之间。
新棉销售:到10月15日止,已经销售新棉8000吨,销售价格(标准级)由12600—129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12000元/吨。
资金供应:以新疆的农发行贷款为主,到10月10日止,已发收购新棉贷款45.71亿元,支持收购新棉21.25万吨。
棉纺企业情况:生产、销售同步增长,效益下降。据统计1-8月份,新疆的49户棉纺企业,盈亏相抵后亏损1.41亿,同比增亏4792万元,亏损面达65.31%,亏损户达32户,其亏损金额1.73亿,同比增亏98万元。
二、新疆棉花收购工作的特点:
1、各级党政、各有关部门对棉花收购工作高度重视。一是从棉花种植、生长、收购、销售整个过程均给予了重视;二是对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调研;三是及时召开棉花工作会议,协调解决棉花购销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是及时贯彻落实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做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2、棉花丰产已成定局。今年对棉花生产的投入和管理比去年多,除北疆部分地区受低温、早衰和病虫害影响而使产量比预期的减少外,全疆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降水减少,对棉花生长、采摘十分有利,加上很多地区采用膜下滴灌等新技术,棉花丰产已成定局。
3、新棉集中上市时间推迟:前期由于棉农惜售,加上收购企业资金不足及收购价格不明朗、拾花工短缺等因素的影响,新棉开秤及集中上市时间一再推迟。随着自治区收购指导价格的发布和农发行收购资金的到位,各地在9月中下旬才陆续开秤收购,比正常年景推迟约10-15天。
4、购销价格稳中趋降。尽管今年自治区确定的棉花收购价格为标准级皮辊棉500 元/担,折籽棉约4.2元/公斤,但受国内需求、棉农惜售等因素的影响,棉花收购价格在国庆节前出现快速上扬;但节后,由于受新棉大量上市、国内外市场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收购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高等级与低等级的价差逐渐拉大。在经历价格由涨到跌的过程之后,棉农惜售心理有所缓解,开始踊跃售棉,各地收购进度明显加快。
受国内、国际棉花市场价格下跌和纺织企业资金不足及内地资源充裕、价格相对便宜等因素的影响,新疆的新棉销售工作进展缓慢,而且价格也在不断下降,给棉花收购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5、市场秩序比较平稳。新棉上市以来,收购没在出现恶性抢购资源的现象。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棉花市场的清理整顿工作,有效地打击了非法、违规行为,维护了棉花市场的正常秩序;但是棉花加工企业供大于求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
6、新棉质量好于去年。一是气候适宜棉花生长,自然品质好,收购品级较去年高一个级;二是收购企业加大质量管理力度,认真执行一试五定检验规程,分级分垛堆放,不收超水棉、拒收用编织袋包装的棉花,在收购、加工两个关口组织专人挑拣三丝;三是纤检机构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7、收购资金以农发行为主,也有部分的民营企业和社会资金。由于购销形势的变化,棉纺企业预付款比去年大幅度减少,加上棉花收购企业自有资金较少,所以今年的棉花收购资金以发行的贷款为主。
8、新棉收购仍以供销社为主。目前收购的新棉当中,自治区供销系统收购的占51%,兵团供销社系统收购的占19%,其他渠道收购的占30%。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
1、每年的棉花调研只能解决临时性的问题,解决不了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专家就如何稳定棉花生产和完善市场机制,防止因棉花的供求关系出现价格的大起大落等带有战略性的课题进行研究,提出方案。
2、信息不准,给棉花的购销工作造成失误。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有关协会,加快市场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召开供需见面的市场分析会,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有关政策,使棉农、棉花和棉纺生产企业及行业得到可靠、及时的信息,防止误导,造成市场混乱。
3、铁路运输紧张,不能及时将棉花运出。建议国家建立运输协调机制,加大新疆棉花外调速度。在运输计划上,采取自治区、兵团两家统一申报车皮计划,以便统筹安排、均衡发运、确保重点。
4、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受阻。由于仪器化检验标准与国家标准有些脱节,试点单位加工出的棉包无法组批和销售,棉包存放场地有限,加工出来的棉包存放不下,加上没有及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目前农七师已经要求停止试点。建议国家要落实检验体制改革政策,提出解决试行标准中的技术问题,使试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5、加快解决棉纺企业的流动资金。
此外,新疆的地方及兵团棉花供销系统还就要求国家尽早出台新棉的收储政策,申请加大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的出口配额,将新疆棉移至内地棉库以解决今年新疆棉花销售等问题通过新疆调研组向国家发改委反映。
10月21日国家发改委听取了四个调查组的汇报,各地棉花收购及销售的总体的情况基本相同。国家发改委正在汇集情况和建议向国务院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