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国内棉花下跌趋势未见任何逆转迹象。现货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28)再度下跌138点,报收11481元/吨;CC INDEX(229)跌104点,报收11972元/吨。另一反映国内三级棉到厂均价水平的Cncotton A指数也大挫189点,报收11357元/吨。据本网从各地了解的信息看,虽然国内现货棉价重心仍在下移,但前期领跌的山东、河北、湖北等地下跌趋势有所缓解,三级棉在创出10300元/吨的低点后,主流价格基本稳定在10700-11000元/吨一线,只是前期跌幅相对较小的地区价格出现加速下跌,各地棉花价差一度高达千元的局面正在得以改观。
郑棉期货及电子撮合市场没有再度向下寻底,而是出现反弹。郑棉主力合约CF501在持仓量配合下一路走高,但在冲至12120后继续走高乏力。电子撮合市场行情高开,成交过程中小幅涨跌波动,日均价近远两端月份合同涨幅较小,中间合同均上涨百元左右。虽然两市场略有回升,但是还是不能走出底部的阴影,此次反弹究竟属于技术性调整还是阶段性反弹仍不明确。
籽棉收购市场经过连续下跌,有所走稳。现主体品级籽棉(等级为三、四级,衣分在34.5%以上,水分在12%以下)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1.9-2.15元/斤左右。但受“新一轮收储标准级皮棉可能降到11000元/吨”的传言影响,收购企业多持谨慎态度,而棉农在籽棉收购价格逼近种植成本情况下,惜售心理严重,很少交售籽棉,因此棉花收购市场较为冷清。
目前,棉农和棉花企业的恐慌心态已直接影响到了棉纺织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情绪,尽管棉花等原料储备平均只有十几天,但大多数企业还在喊“等一等”,反映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依然左右着多数业者的心理。可以说,涉棉和用棉企业的搏弈已进入关键阶段。如果籽棉能在2.00—2.10元/斤左右强行筑底,三级皮棉能在11000元/吨附近反弹,那么一个棉花的集中采购高峰期可能会马上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