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
棉价降了,而且是一天一个价,直线下滑。据了解,我省各地3级籽棉的收购价格基本在2.00~2.20元/市斤左右,个别地区最低已出现1.8~1.9元/市斤的价格,且收购量较小,市场处于僵持状态。而去年同期,籽棉以每市斤2.45元开市,一路攀升到3.50~3.80元,最高突破4.20元。
采访现场一:威县章台镇北章台村王向雨
家
威县是全国知名的产棉大县,一走进棉农王向雨的家,看到的几乎满眼都是棉花。今年他家种了7亩棉花,收了近4000斤,还一点也没卖。他说,唉,棉价降的厉害,能怎么办,等等看吧!他面对着家里白花花的籽棉,一筹莫展。
采访现场二:肥乡县棉农姚福财家
对于棉农姚福财来说,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棉堆只是让他“喜了一喜”。他说,已经不再想去年的价格了,趁着还不赔本,该出手时就要出手,避免受更大的损失。他对今年棉价感到非常失望和伤心。
像王向雨、姚福财这样的农民还有许多。
专家评说
张凤仁(省棉麻总公司市场部经理)
张凤仁目前正在沧州考察棉花市场。他认为,棉价一下跌,棉农不愿卖,棉商、棉企不愿买,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棉花购销不旺,收购进度缓慢。主要原因一是开秤时间较去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二是收购价格较2003年降低了0.7~1.4元/市斤,棉农惜售;三是销售价格不断下滑,3级棉花从前期的1250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11000元/吨左右。
张凤仁认为,政府应该出台政策,省农发行应该加大对棉花收购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物价部门应该出台平抑棉价的措施,不要让棉价降得没谱。
张润平(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副总经理)
张润平认为,目前的棉价仅用一个“降”字来说,是不够的。因为暴涨暴跌的棉花市场无论对农民还是对棉纺企业都没有好处。棉价下跌,农民棉花卖不出去,无疑会挫伤其种棉积极性;而棉纺企业也没有从棉价下跌中得到太大好处,纺织品价格继续下滑,已经引发棉纱、棉坯布价格的又一下跌狂潮,纺织市场似乎已有进入“恶性循环”的迹象。2001年棉价的过度下降,曾引起了“农民利益受损———第二年棉花种植面积缩小———棉价暴涨———棉纺企业遭殃———棉价再次暴跌”的恶性循环。
他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管理,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的扩张进行指导和规范,稳定棉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