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于中储棉收购价格及数量明朗后,市场各方评判不一,总体反应平淡,国内棉花市场基本稳定。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28)报收11503元/吨,没有变化;CC INDEX(229)微涨1点,报收11879元/吨。另一反映国内三级棉到厂均价水平的Cncotton A指数上涨16点,报收11551元/吨。据本网各地反馈的信息看,河北3级皮棉按毛重结算,提货价一般在10700-11100元/吨之间,湖北3级皮棉送到成交价在10800-11200元/吨,山东在10900-11400元/吨,前两日一度降至10300元/吨的天津产3级棉送到价已回升至10900-11100元/吨。相比而言,河南现货棉价明显低于周边地区,3级皮棉送到价一般在10500-10800元/吨间。从现货市场近两日的表现可以明显看出,虽然收储价11500元/吨低于市场预期,略高于现货,为市场提供了一定的下档心理支撑,但并没有支持棉花出现大幅反弹的足够力量与条件。
收购市场方面,各地3级籽棉收购价格有升有降,主流收购价仍保持在2.10-2.30元/斤的水平上。一方面,山东、湖北等省个别收购点出现局部哄抢现象,三级籽棉收购价也急速蹿升到2.35-2.40元/斤左右;另一方面,新疆地区由于霜花比例加大,价格呈稳中有跌。据了解,由于目前价位依然与棉农的心理价位相差甚远,再加上“越涨越不卖”的心理,棉农惜售,棉花加工厂普遍反映籽棉收不上来,收购进度依然缓慢,因此,近几日的虚涨并未对整个收购进度有太大影响。
可以说,当前的棉花市场形势十分复杂:现货方面,一头是棉农棉商惜售,另一头是用棉企业不积极采购;纺织方面,纱布市场尚未走出低谷;政策方面,国家决定收储的同时公布上限价格;国际市场方面,棉价的上涨寄希望于中国的大量采购。市场交易量的萎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业内人士的谨慎心理。对于后市,笔者仍然是比较看淡的,原因依然是已经老生常谈但又不能不提的棉花丰产、资金短缺、纺织市场疲软难振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