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业内关注的收储时间正式公布,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将于2004年11月9日起,通过竞价采购的方式收购国家储备棉。棉花收储是否进展顺利?收储成交价格如何变化?由于业内对即将开始的收储仍存诸多猜测,国内棉花市场有升有降,处于迷茫状态,方向有待确定。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报收11506元/吨,微涨3点;CC INDEX(229)跌1点,报收11878元/吨,虽然幅度很小,但这是该指数自10月27日反弹以来的首次回落。另一反映国内三级棉到厂均价水平的Cncotton A指数上涨57点,报收11608元/吨。据世之维纺织网从各地反馈的信息看,籽棉收购价和皮棉销售价格保持相对稳定,三级皮棉河南、河北、湖北相对略低,毛重提货价在10500-11100元/吨间,江苏、山东价格则基本保持在11000元/吨以上,一般送到厂价在11000-11400元/吨。值得注意的是,高等级棉的走势明显偏弱,如在素有“棉纺之都”之称的山东滨州,企业对229级皮棉的采购意向定价仅在11600元/吨,而在德州、聊城等棉区,229级棉送到厂价也仅在11400-11500元/吨。
与现货市场相呼应,国内大多棉产区籽棉收购价格也呈平稳运行,主流收购价在2.10-2.30元/斤间,个别地区三级籽棉收购价已在2.40元/斤左右。若按籽棉收购价2.3元/斤,品级三级,衣分35-36%,棉籽售价0.65元/斤,加工费500元/吨计算,皮棉成本价已在11100元/吨左右。在目前这种状况下,涉棉企业只能谨小慎微,采取趁市场的波动抓些货源马上出手的“快进快出”经营方针了。
对于后市,建议业者将注意力更多的转移到棉花消费方面来,毕竟,棉花产量已无多大悬念,最多就是594万吨还是640万吨的问题,需求特别是纺织品内、外销形势已成了决定棉价走向的主要因素。而这方面情况又如何呢?看看今年广交会上纺织行业定单比以往大幅下降、欧盟取消中国纺织品的普惠待遇、美国又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等等消息,答案显然是不容乐观的。可以说,后配额时代的好处还没有感觉到,坏影响却已经迎面而来。国内纺织企业后期势必困难重重。“皮之不存,毛将附焉”,棉价究竟何去何从,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