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棉花市场总体表现较为“冷静”。储备棉竞买交易连续三日的无成交,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交易商的矛盾心态及对后市看法存在一定分歧。一方面,由于纱布市场持续疲弱,纺织企业已无心也无力进行大批量采购,同时,大部分棉花还在农民手中没有收上来,因此现货市场资金仍很紧张,在国际棉花市场和国内纺织市场未有起色的大环境下,短期内棉价不但不具备向上上涨的动力,向下调整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而另一方面,国内大部分产棉区籽棉的收购价从收储政策出台到今,短短数日棉价走出了一个“∧”字形,籽棉的价格从1.95-2.10元/斤这个阶段性的底部迅速反弹至2.30—2.40元/斤附近,最近虽略有回落,但主流价仍稳定在2.20-2.30元/斤间。如按三级3级籽棉(衣分35%,水分12%以下)平均收购价格2.23元/斤,棉籽现价0.65元/斤计算,加上棉厂收购、加工以及其它各项杂费,保本价为11200-11300元/吨左右,与当前市场成交价基本持平,收购企业购销利润已微乎其微。而在国家调控政策对市场起到一定“托底”作用的背景下,出现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也不大。
其实,新棉收储市场也就是棉花现货的真实缩影。虽然矛盾的心态使得现货市场价格近两日出现松动迹象,但调整尚难得到市场各方普遍认同,皮棉销售也处于僵持阶段。当日发布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报收11498元/吨,跌10点;CC INDEX(229)跌2点,报收12006元/吨。另一反映国内三级棉到厂均价水平的Cncotton A指数微跌3点,报收11619元/吨。而据世之维纺织网各地反馈的信息看,除部分地区出现零星下跌外,各主产棉区的三级棉一般提货价继续稳定在11000-11500元/.吨间。但市场上赊销、压价等“暗箱”操作现象十分严重,仍应引起业者足够关注。
对于后市,虽然市场主要参与者是各持己见,但最后决定市场走势的是仍将是基本面。在成本与需求的较量中,究竟谁能最终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