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国内纺织服装行业是受益最大的一个行业,但是重庆未必能占到先机。”重庆市WTO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李清玲处长日前称,2005年1月1日纺织和服装进口配额取消后,重庆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吃到这块大蛋糕。
机遇难得出口量节节攀升
李说,在加入WTO后,中国在纺织和服装行业受益最大,过去一些国家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业的一些歧视性政策得到了部分扼制,中国的纺织和服装出口节节攀升,从联合国2002年纺织和服装的出口统计看,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纺织和服装出口国,当年出口总额为61865亿美元,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17.5%,中国输美纺织和服装按金额算,已占美国2003年总进口的15%。
中国出口到欧盟纺织和服装的金额均占到欧盟总进口的20%,欧盟从中国进口纺织和服装总量在2001-2003年期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数量增长34.9%,金额增长15.2%,同期,欧盟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数量仅增长1.9%,金额减少了5.2%。这就证明,加入 WTO后,中国是纺织和服装的最大赢家。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预计中国还将是2005年1月1日之后纺织服装贸易的最大赢家,因为我国在纺织和织布机器上投资最多,中国能够提供充足的原料和廉价技术劳动力,再加上本土优势,使得中国纺织和服装工业非常具有竞争力。这种预测与重庆的纺织服装行业的自身发展优势和产业结构息息相关。
五脏俱全但没有响亮品牌
“虽然优势明显但遗憾的是,目前在重庆,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老百姓脱口就能说得出来的渝派服装牌子,在欧美市场、在英国的曼彻斯特,我看到中国其他省份的著名服装品牌和贴牌加工的著名品牌,但我没有看到重庆品牌和贴牌服装的影子。”李分析说,重庆纺织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拥有棉纺织、印染、针织、色织复制、化纤、服装、鞋帽、纺机等共11个行业,由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含集体、私营、个体)组成。全行业共有企业1084户(不含丝绸),从业人员最多时达到13.3万人, 1997年纺织业共创汇达到3.415亿美元,为当年全市出口值的43.7%,1998年为1.515亿美元,为当年全市出口值的30%,到1999年下降为5700万美元,为全市的11.63%。
从1997年到2000年,我市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在全市的比重从43.77%逐年下降。加入WTO后,虽有所回升,但幅度仍然不大。重庆纺织行业虽然齐全,但特别是服装没有形成品牌。从产品结构上看,基本上属于中低档,且初加工比例大,精加工和深加工比例小,虽然创立了树王、段记等少数品牌,但是在社会上影响仍然十分有限。
加入WTO之后,充分利用世界名牌转移加工企业以及贴牌生产,本来是一大机遇,但很可惜,由于地缘和各方面的原因,至今重庆并未拿到国际著名服装品牌贴牌的订单和份额,反而让浙江、广东、上海、成都抢占了商机,因此,导致了重庆在加入 WTO这一最具利好的条件下,并未抢占到多少份额。
WTO下内地市场渐次开放
2005年之后,重庆的纺织服装出口面临国外和国内两重竞争,出口形势更加严峻,2005年1月1日美国专门为输美袜子和三种纺织品设限,并连续受理了六起以“威胁”为由的纺织品设限申请,更多的国家将会纷纷效仿,这些品种,几乎都与重庆有关。因此,在2005年1月1日后,虽然对重庆纺织服装出口是利好,但最终能否抓住机遇,仍然令人担心。
对于重庆纺织行业存在的困境和矛盾,重庆一直都在努力。据市经委主任吴冰介绍,比如通过租赁、承包、合并、兼并、破产、变卖、参股、控股等措施,引进华城集团重组了几大国有纺织厂,破产变卖了重纺五厂等,转换生产经营机制,重点发展了苎麻纺织加工,扶持了金帝集团等新型企业,建立了沙坪坝回龙坝纺织工业园等。
寻求出路发展印染服装集团
未来,重庆的出路是重点发展 2至 3个印染服装集团,今年,重庆市已经成功引进了香港查氏集团,依托该集团,整合纺织服装资源,
将合川和巴南等地作为重庆新一轮的纺织服装基地,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竞争力,创名牌产品,通过服装协会支持渝派服装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争取创立渝派服装品牌,在WTO的规划下,争取重振重庆纺织服装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