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棉农利益,稳定棉花市场,从11月9日开始,国家新棉收储工作正式开始。但到目前为止,只有湖南岳阳库以11500元/吨的价格成交了500吨。这从一个侧面看出,对于国家的收储条件和价格,棉花企业并没有表现出浓厚兴趣。从各方面的情况分析,国内棉花现货行情在近一段时间内很可能还将处在低价位的盘整期。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籽棉和皮棉价格失调。目前籽棉、皮棉短期内将供大于求,从表现上看,买方市场已成定势。现在棉花加工企业的市场压力比较大,一方面,棉农惜售心理浓厚,资源缺乏,加工量很低,这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加工成本;另一方面,今年棉价持续走低,棉花加工企业的心态逐渐平稳,再加上前期收购价格较高,一些加工企业也希望在后期较低价位再收购一些棉花,以拉低平均价格。很多轧花厂把加工费圈定在300~500元/吨,只要有一定的利润,轧花厂就会积极收购加工,以降低成本。从棉农的角度看,受国内棉花现货市场持续“冷静”的影响,另外,气候骤变,给棉农自己储存棉花带来了困难,再加上秋播以及春节临近,因此,各地棉农交售情绪逐渐活跃。另据调查,现在的籽棉收购量不足30%(大部分在棉花加工企业手里),至少有60%以上的籽棉还在棉农手里。所以,从新棉收购情况看,市场压力依然不小。
从纺织企业角度看,受棉花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再加上资金、预期及下游市场行情的影响,棉纺企业大量采购棉花的可能性不大。当前棉纺织厂接受三级棉的价格为11000元/吨(到厂价),二级棉11500元/吨(到厂价),与当前的轧花厂、流通企业保本价接轨。据了解,目前不少省、市棉麻公司仍处于观望状态,不想盲从介入。而纺织下游的实际需求量是决定棉价走向的重要条件之一,如果12月份、翌年1月份、2月份的外销订单不顺,仅靠内销市场的拉动很难对棉价有反弹的动力,那么国内棉花加工企业和棉农都会感受到一个“冷酷的冬天”。受此影响,棉花现货交易价很可能出现反弹,回到11000~11500元/吨一线盘整。
从国际方面看,前期国内外棉花价格逐步接轨的利好现象并没有长久,国际现货同等级皮棉价格又进一步下跌,与国内相差千元以上。从各方消息获悉,世界产棉大国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正寻求棉花出口方向,目标都指向了中国市场。而且12月份至翌年1~2月份外棉大量到港,国内纺织用棉选择余地增大,势必给国内棉花价格带来更大的压力。
不过后市行情也存在一定的利好面的支撑。首先,从目前棉花替代产品价格看,涤纶短纤近日成交价最高仍在11950元/吨左右,超出三级棉价格近千元,配棉比将转向棉花;其次,随着棉花收购加工工作接近后期,主产区棉花总产量及品质结构的预期与实际越来越接近,交易行情走势将更加明确;三是我国有强大的纺织产能,从历年的棉花市场行情上看,纺织用棉需求均呈上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