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棉花市场多空消息交织,即有新棉收储政策有变的利好传闻,也有增加棉花进口配额的利空消息。但由于均无法得到证实,市场继续震荡盘落格局。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报收11453元/吨,跌6点,CC INDEX(229)跌9点,报收12006元/吨。另一反映国内三级棉到厂均价水平的Cncotton A指数下跌33点,报收11435元/吨,两大棉花指数继续刷新着近一个月以来的最低价。而据世之维纺织网各地反馈的信息,前两日跌幅相对较大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棉花市场表现较为平静,329级棉产地提货价基本维持在11000-11350元/吨的水平上,但由于大多市场人士看空春节前的市场行情,棉花销售情况仍然不妙,纺织企业在付款方式、棉花质量等方面要求均十分苛刻,比如某企业对外明确提出,三丝超标罚款200-300元/吨,否则免谈,但依然是供者“如云”。广东、江浙等地现货价格则是继续走低,329级皮棉销售价已在11300-11500元/吨左右。
近期棉市摇摇欲坠却又总是“跌而不倒”,原因究竟何在?据了解,最直接的支撑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就是先前我们提到的提高新棉收储价格传言,其实,在前几天的分析中,笔者已就该此做过探讨,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但不少业者显然是令可信其有,也不信其无,将过高的希望寄托于政策的再次托市上;其二,纺织企业棉花库存降至极限,市场预期纺织企业补库要求将有所上升。事实上,由于纯棉纱价格已基本跌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许多工厂已开始停止生产常规品种纯棉纱,在下游纱产品销售状况不能好转的情况下,纺织企业的补库需求仍将维持在低点,即买即用的策略难有改变,皮棉现货维持弱市的状况仍会延续。
借此机会,笔者简单谈一下对明年纺织形势的看法。目前的棉纺织企业虽然库存一大堆,但算来算去,产品价格毕竟是有些利润的,尚未沦落到聚酯业巨额亏损、棉花加工业举步为艰的地步,大多业者心存幻想,谁都不想把库存一下扔掉,毕竟元旦后出口配额取消,也许形势会好转。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看看秋交会的定单,看看此起彼伏的贸易制裁,配额取消后的外部环境变数太多,难容乐观;如果再回过头看看,目前的纺织业正处在一个循环周期的头部,这个周期头部又正好与国家今年开始的宏观调整政策迭加在一起,因此明年很有可能是一个纺织调整年。
古人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跳出棉花市场这个狭小的圈子,忘掉每日行情的涨涨跌跌,站在整个纺织业,甚至更高的地方来研究棉花市场,也许会顿悟:原来如此!(鲁之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