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棉花市场供求紧张,棉价暴涨,国家利用政策性贷款、国家专项储备、增加进口棉花配额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但棉花市场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市场化条件下棉花价格剧烈波动及其走势难以预料,始终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中国棉花期货在郑商所的上市,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的有效性。而且从近期的形势看,国家对纺织行业的宏观调控措施有由紧趋松的迹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农发行、中国棉花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部门召开会议,提出两条措施:针对宏观调控后纺织业银根收紧、流动资金紧缺、企业购棉难等情况,相关银行将给纺织企业增加100亿元贷款,原来贷款的还款期限可以延长3个月;将由中储棉管理总公司在市场上收购30万吨美棉,减少市场供应压力,以平抑市场上的棉花价格。除此之外,农发行将发行408亿金融债,用于发放粮棉油贷款等信贷业务。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政策面的初步回暖有利于修正现货市场前期价格非理性的下跌。
据介绍,2004年棉花播种面积比2003年增长10%,达到了560多万公顷,按近5年(1997-2003年)全国棉花单产平均水平计算,棉花总产量将达到600万吨,比2003年增长23%。但由于中国棉花需求依然旺盛,棉花现货价格有望止跌反弹。
乌鲁木齐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l-5月,新疆进口原棉2万吨,贸易值330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2倍和8.6倍;出口0.3万吨,贸易额459万美元,同比分别下降94.6%和91.6%。作为国内最大的产棉区,新疆原棉进口数量增加而出口数量减少的现象说明,国内棉花需求依然保持了较好的增长。
此外,国内产棉区的天气也将对棉花产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据了解,近日长江流域的阴雨天气使得棉花田间湿度加大,对棉花生产不利,而山东、山西、甘肃等产棉区遭遇冰雹袭击,同时河北、山西南部等产棉区发生大面积枯萎病,也影响到棉花作物的生产。随着产区天气不佳和国内对抗病棉品种的忽视,今年中国棉花实际产量可能要低于预期数值。
中国国际期货公司三季度研究报告称,今年国内棉花生产增长幅度比需求增长幅度要小,年度期末库存将下降约100万吨,库存消费比下降至32.4%左右,这将限制国内棉价的后期下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