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新年钟声,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牵引着众人视线:从2005年1月1日起,现行纺织品被动配额全部取消,长达40年的配额管理体制宣告终结,全球纺织品贸易真正步入一体化。身为WTO成员,我国理所当然有权利分享这一重大成果。
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将使生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之首的我国纺织品贸易迎来更为自由、公平的外部环境。在配额体制下,国内188类受限纺织品年均出口增长率被严格限定在1.7%。一体化后,长期受到压抑的出口潜能得以释放,国内纺织品对原配额市场的出口短期内可望快速增升,这对约占世界纺织品贸易1/5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期待已久的良机。
然而,好事往往多磨,配额取消也将使我纺织品面临空前的压力。从国际看,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限制我纺织品出口方面形成同盟(如美国、土耳其等),夸大中国纺织品出口能力,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从国内看,我纺织品年出口量虽逾900亿美元,却是量增价跌,多以定牌、贴牌为主,缺乏自主品牌。这些很可能使纺织品成为2005年我贸易摩擦焦点。
配额取消,有喜有忧。其实,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作为一种非关税措施,配额的淡出是大势所趋,辩证看待,全力应对,才是明智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决定对纺织品开征出口关税,这既有利于维护世界纺织品贸易正常秩序,不搞“赢家通吃”,也有利于促进我国贸易结构优化,鼓励高附加值产品扩大出口,实现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2005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因为我国加入WTO的承诺自此达到终点,以配额取消为信号,权利与义务,机遇与挑战,将会更加交错地摆在眼前。告别配额,适应竞争,这是我们在新年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