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报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改善,2004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正在攀升;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国内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并有效拉动市场,促进了纺织,包括毛纺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2004年全球的供应量和需求量都呈现出较好的平衡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球毛纺织业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羊毛原料形势严峻
从国际上看,澳大利亚在服装用市场羊毛供应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3年占到世界羊毛市场份额的48%,其中美利奴羊毛的产量占世界的67%;新西兰2003/2004年度羊毛产量达到165000吨,其中出口到中国的羊毛总量31000吨,占出口总量23%;乌拉圭2002/2003年度原毛及毛条出口达5.1万吨,出口到中国的毛条总量占35%。但即使这样大的产量,并不能满足世界市场对羊毛的需求用量。不仅如此,近年来,世界羊毛产量由于多种原因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减产:澳大利亚因严重干旱,致使2003~2004年羊毛产量跌至50年来的最低水平;新西兰政府取消财政补贴,牧民的饲养积极性下降,羊只数量持续减少,羊毛只作为肉类生产的副产品;英国同样也是从羊肉的产量来决定所提供的羊毛数量。
作为世界最大的毛纺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到2002年底,我国绵羊存栏数14379万只,绵羊毛产量约30万吨;作为世界纺织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80%以上的毛纺产品在国内销售。目前毛纺行业很突出的问题就是面临严峻的原料缺乏。我国羊毛生产受自然环境的限制、牧场管理水平以及产业投入有限的影响,质量与进口毛比较有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长度短、色泽黄、污染重、批次同质性差、净毛率低;牧区风沙尘土大、草场资源贫瘠、载畜过量、草皮退化严重;饲养规模小、牧场缺乏现代化管理,品种改良慢、混群饲养普遍、品种比例失调等等。因此全球羊毛产量正因为众多原因而呈下降趋势,羊毛原料供应令人忧虑。
其他纤维挤占市场
羊毛制品特别是羊毛服装的全球零售需求,在过去10年中一直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有数据显示,1993-2002年期间,羊毛失去了20%的世界市场份额,服装领域甚至达到22%。由于价格因素,羊毛正在被其他纤维大量替代,棉纤维在成衣中应用比例在增加,合成纤维应用领域在扩大。
目前,石油价格的上涨在推动涤纶、腈纶等合成纤维价格攀升的同时,也使羊毛在混纺中的应用比例开始增长。但石油涨价又是一把双刃剑,羊毛在增强竞争力的同时,石油涨价也在制约全球经济的增长,进而缩减消费者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方面的开支。据专家预测,当前石油涨价带来的负面冲击要大于合纤涨价带来的正面效益。因此,石油涨价会严重制约羊毛的用量增长;另一方面是棉纤维价格的波动。前段时间,羊毛与棉花价格比保持在4倍以下,羊毛价格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世界羊毛用量的劣势地位。但是近来,棉花价格的急剧下跌,又对羊毛在纤维领域的竞争带来威胁。与此同时,麻纤维应用领域的拓展,对羊毛纤维扩大市场份额也带来新的挑战。
积极拓展新的领域 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造成整个毛纺业的需求量减少,其中一些因素是始料未及的,如战争、疾病、自然灾害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元相对主要羊毛生产国货币的汇率贬值,都在影响着羊毛的价格涨跌。市场零售价格的变化也关系到毛纺行业的良性发展,低端产品的不合理竞相压价,正在破坏行业公平竞争秩序;高端产品难以在价格敏感的市场争得份额,从而失去市场。在国内,羊毛原料用量2/3靠进口,行业有较高的国际依存度。外销市场比较活跃但需求变化快,对毛纺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尽管目前国际毛纺行业是供大于求,但国内外毛纺企业都在努力寻找途径,优化产业链,扩大羊毛的应用领域,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服用领域,诸多新技术的应用正在弥补羊毛服装的不足。例如,细美利奴羊毛在内衣、运动服内层和混纺衬衫中的使用,为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和舒适性。在家纺产品方面,中等细度和较粗羊毛更适合了盖被等床上用品的大批量零售市场的需求;无纺技术使羊毛进军非服用领域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比如产业用装饰布、过滤材料、医用包扎带、老年护理用品等。总之,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产品是毛纺行业的唯一出路。国内毛纺企业凭借资本重组、技术革新、劳动力优势以及越来越重视的产品原创设计,正在努力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保持毛纺织行业的竞争力成为全球业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