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进口配额制度将成为历史。在这样的背景下,共赢与合作成为2004年全世界的共同主题。
上海参展找到信心
2004年11月7-9日,上海日本服装节(JFF IN SHANHAI)在沪召开,吸引了众多当地企业代表和购买商,贸易他洽谈十分活跃。该展会最大的收获在与于,参展的绝大多数日本参展商找到了信心,他们纷纷表示“日本服装产品完全能够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许多购买家商称,日本女装涉及新颖、制作精湛,从整体上看一些国家短期内很难超越。
据专家分析,日本服装受欢迎的背景是,以欧美品牌为代表的高端市场和以香港。
高附加价值产品大行其道
纺织、面料方面也存在同样的趋势。最大的变化在于购买商的兴趣出现了明显的方向性。此前,中国缺少引导市场整体的面料,纺织品博览会的趋势和购买倾向也并不明确。
扩大业务条件逐渐成熟
2005年,中国纺织服装市场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日本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一些发达国家正在酝酿的纺织品进口限制措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纺织品大举进入欧美市场。
对于日本相关企业来说,中国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纺织品进口配额取消之后的中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许多中国企业表示,面向日本市场的生产存在:“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周期短”等问题,因此在成本和交货期方面面临着巨大困难。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面向美国市场的大批量生产”受到欢迎。不可否认,日本服装消费市场的动向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服装生产企业强化欧美业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今年1-10月中国纺织品面向美国和欧洲的出口分别增长了21.9%和13.2%,高于面向日本市场的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