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风云起埋头练内功
1月1日以后,随着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我国中小纺织企业的当家人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
记者把目光投向浙江美欣达股份有限公司领导层身上,这是一个在市场搏杀中形成的坚强团队,他们靠艰苦奋斗起家,近几年迅速崛起,在2004年成功上市,堪称我国民营中小纺织企业的代表。于是新年伊始,记者电话采访了美欣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建明和总经理沈建军。
对于今年行业和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且加大,美欣达董事长单建明认为,随着世界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国内面料印染企业的竞争一定会趋向白热化。客户的需求变化、技术装备的革命、行业内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的变化等,昭示着竞争环境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企业要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强的竞争力,必须思索企业的变革之路。
单建明说,回顾过去,尊重客户,与客户实现双赢,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而展望未来,创新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根本法宝。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的升级,最重要的是观念的升级。理念先行,以先进的客户服务理念、先进的社会责任感、先进的管理理念等来指导我们的行动。美欣达所有的创新都融合在企业管理中,而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单建明透露,近几年,美欣达致力于广泛吸纳行业内的有志之士,给他们平台空间,放手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公司每年都派出有经验、有前途的高级干部到清华大学学习工商管理课程,回来后担任高层干部。公司与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开展教学合作,派出大量基层骨干到大中专学校学习印染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提高了企业整体技术和管理素质。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引进日本、韩国的印染技术和管理专家,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合作。
单建明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既要有全球的市场眼光,更要有全球的人才观,大胆尝试、不拘一格引进和使用世界人才。我想,这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应有的胸怀和气魄。
总经理沈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谈到2005年企业可能面临的变数,例如我国政府加征出口关税、原材料及能源费用的进一步上涨、企业同质化引发的过度竞争等。在问及对纺织企业普遍关注的加征出口关税问题时,沈建军表示了谨慎的乐观。他说,政府主动加征出口关税,意味着我们主动设限,加高出口门槛,可以催生纺织企业重新“洗牌”。一方面促使优势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出口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强者更强;另一方面使一些产品档次较低的弱者被无情淘汰。
谈到美欣达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的发展,沈建军介绍说,在严峻形势下,我们应该乐观地看到许多对我们行业发展有利的方面。如新技术在染化料和助剂上的应用、新技术在印染设备上的应用、新的自动化系统设备、国外印染产业转移等,另外新型纤维、新工艺的开发等,也为我们的企业市场、技术、管理创新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
沈建军指出,美欣达地处湖州,南临杭州,东接上海,北连苏州、无锡、常州,西靠安徽,处于三省交接地带,有着十分独特的地理优势。首先,以上海为龙头的经营优势,使湖州充分利用了上海有利的经营资源,为湖州成为上海的生产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湖州的棉印染行业以灯芯绒、纱卡为主,而安徽的棉花,江苏常州的灯芯绒坯布提供了原材料上的有力保障。内外部的有利资源,为湖州棉印染行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沈建军说,2004年公司的高层领导先后去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去拜访纺织印染企业和客户,了解他们的发展近况、了解他们对印染企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在国内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确立了企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进行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创新,惟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