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秘书长朱北娜作工作报告>
2003年中国色织行业协会秘书处按照上届理事会审议通过的工作报告要求,结合当期行业经济运行情况积极开展工作,在广大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和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的勤奋工作下,克服困难,各项工作开展顺利。下面将协会秘书处在2003年度的工作总结及2004年的工作设想,在此向各位理事汇报,并提请理事会审议。
2003年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的工作
一、 把握行业发展形势,加强与政府的联系,服务于企业。
1、 就棉花问题,掌握市场动态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并提出积极有效的建议。
(1) 2月底,就国内棉价已开始高于国际棉价的趋势,色织行业协会会同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通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关于采取积极措施,缓解棉花供求问题"向国家计委提出两点建议:要求使用农发行资金收购的棉花限期尽快投入市场,回收资金,有利于良性运作;增加进口棉花配额中一般贸易的分配数量,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平抑市场,消除棉商投机心理,给农民正确的信息。
(2) 9月份以后,虽然新棉上市,但棉花减产的事实仍然难以扭转棉花刚性缺口的现实,使国内市场棉价日益上涨,且涨价势头不减,比同期国际棉价每高出千元以上,为了确保国内市场的正常供应和出口市场不萎缩,确保棉农长远利益,我们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呼吁国家采取紧急措施,缓解当前棉花供求矛盾:①增加2003年棉花进口配额,并将2004年棉花进口配额提前发放给企业,以保证企业出口用棉;②增加2004年棉花进口配额,一方面解决企业生产用棉,同时补充工业库存;③在棉花进口配额分配中提高非国有贸易分配比例;④要求使用进口棉花配额的国有贸易公司已购棉花不得囤积惜售,立即投放市场;⑤还未使用的配额,暂时收回再分配给纺织企业;⑥加强对棉花加工、流通市场的质量监督,严厉打击掺杂使假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在我们的呼吁下,10月份国家批准了在2003年原有配额基础上追加了5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缓解了棉花供需予盾。
(3)我们还通过不同渠道多次呼吁要放开棉花进口配额,取消配额限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满足纺织用棉需求。在今年棉花依然有很大缺口的情况下,协会领导及时向发改委有关领导就有关棉花进口配额的追加和发放提出积极的建议,国家宏观调控部门非常重视并及时决策,对2004年追加10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并已于今年3月初全部发放完毕,为企业随时购棉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2、针对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反映行业现状,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进入四季度以来,棉纺织(色织)生产形势受棉花价格上涨、国家出口退税将下调4%、美国提出将对我国三种纺织品实行特保设限等影响,棉纺织(色织)企业开工率下降,特别是牛仔布生产企业开工率更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受挫。为此,我们经过对会员单位的调查、研究、分析,通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向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有关部门写出了《关于出口退税率下调对棉纺织(色织)行业影响情况的汇报》,提出了关于延缓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时间;放开棉花进口,取消棉花进口的配额限制;采取措施平抑棉价并使国内棉价完全与国际接轨;支持出口专项技术贴息贷款,尽快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使棉纺织企业目前实行的"高征低扣"的政策改为"平征平扣";外贸体制改革进一步到位,解决异地出口退税的矛盾等六个方面的建议政策措施。
3、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沟通,掌握国家宏观政策,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2003年3月15-16日在济南召开了《中国色织行业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利用理事会这个平台,一方面邀请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作《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报告;还邀请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张莉对纺织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针对大家关注的棉花问题还邀请了国家发改委经贸流通司处长张显斌就本年度国内棉花市场供求形势及宏观调控情况的通报。使参加会议的企业领导及时了解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掌握国家宏观政策,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同时也使上级领导更直接、更及时的听到企业的呼声。
对在行业中发展较快,具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在同行业中加强了解并交流,组织代表们参观了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魏桥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魏桥纺织集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的经验使代表们受益匪浅。
二、 认真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1) 根据国家名推委的文件精神,我们起草了棉纺织(色织)行业申报名牌产品目录的材料,同时按名推委的要求,对色织布、牛仔布产品中,推出10名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进行了有关数据调查,并收集、整理,上报了国家名推委。
(2)协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提出关于增补"色织牛仔布税则号及税率"的具体方案及要求,提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并与财政部加强联系说明近年来国内外牛仔布的生产量和品种发展变化很快,中国色织行业协会希望尽快将牛仔布的税则号增加到进出口税则目录中,便于协会了解、掌握国内外牛仔布生产量及发展情况。
(3)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色织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无锡市纺织产品质检所负责修订的"涤与棉混纺色织布标准"提出反馈意见。
(4)较好地完成了纺织工业协会的各项工作,一是完成了关于《2002/2003年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色织部分的编写工作;二是针对《曼谷协定》第三轮谈判中对印度出价方案意见,提出"出价优惠幅度"的意见.
三、加强调研工作,及时掌握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1) 5月,针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给色织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及时了解行业情况,准确判断行业经济运行态势,我们立即展开了"非典"对色织企业生产影响的调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传发调查表 92 份,在会员单位的积极支持下,收到近60%的反馈表,使我们及时地掌握了企业的状况,并将调研分析材料及时发布,为领导决策和企业安排生产提供了有效信息。
(2)非典时期已经给企业的生产和出口带来了当期和潜在的影响,企业还要承受着出口退税不能返还于企业用于生产的局面,给企业经营造成困难。我们就及时对色织行业出口大企业集团进行调研,给20个企业发出了调查表,得到9家反馈意见。调查表结果显示,出口退税情况很不好,严重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我们及时把这些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
(3)2003年7月参加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组织的对"广东省纺织产业竞争力研究"调研咨询工作,我协会负责摸清广东棉纺(色)织业的现状与竞争力评价、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按要求完成了《广东省棉纺织(色织)企业竞争力调查报告》的编写工作。
(4)加强与地方协会的联系,2003年9月中国色织行业协应邀参加《第二届广东牛仔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通过座谈会了解广东地区的牛仔布发展、产业集群的特征及牛仔布出口优势等问题。
(5)为了掌握全国色织布、牛仔布的生产状况,便于优化存量,搞好行业规划,更好地为各地区和企业服务,2003年6月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文给各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对色织行业进行了一次全国性色织企业摸底调查。但因各地区经体制改革后人员较少,力量薄弱,各地区反馈回来的色织企业的调查表不理想。
(6)为掌握目前国内的先进设备生产的产品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比差距,对色织、牛仔布有代表性的产品质量进行了调查。
四、加强国际同行之间的交流、上下游产业链的交流
1、 2003年11月2-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由中国棉纺织(色织)行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承办,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棉纺(色)织发展大会》,大会的主题是根据棉纺织的产业链的发展"研讨全国提升中国棉纺(色)织行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为第三届中国国际棉纺(色)织发展大会致辞,徐文英理事长作了关于"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现状及展望"的报告。杜会长在开幕式上的讲话引起会议内外的强烈反响,他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继续为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也将给纺织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但是要注意到,目前国内棉花资源遭受自然灾害、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出口退税率下调等都会加剧市场优胜劣汰的力度,国内企业应特别注意调整投资结构,迅速把投资重点放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上来。中国纺织工业在新世纪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及国外同行等近240名代表。大会还邀请了15位国内外有关棉纺织、色织行业及产业链的知名专家、学者及领导分别在大会做了专题报告,内容丰富,使代表们了解了国内外棉纺织发展趋势和新动态。
本届国际会得到了棉纺织(色织)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共10家(其中三家色织副理事长单位)为大会的支持赞助。
2、产品开发是个系统工程既要有纺织新纤维的支撑、也离不开下游市场及后整理技术的要求,为了给棉纺织、色织企业提供更多、更广的信息,扩大产品开发的视野,2003年的产品开发年会吸纳了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的参与。因此《2003年全国棉纺织、色织、印染开发年会》是首次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色织行业协会、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全国棉纺织印染调研中心四家联合主办的,并于2003年10月11-13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近200多名代表。大会的主题是《抓住产品创新,注重绿色生产,提高国际竞争力》。会上,徐文英理事长作了《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全面提升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报告,邀请了11位专家围绕大会主题作了专题报告。报告扣紧主题,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对企业在产品开发创新、拓展思路、抵制各种贸易壁垒、提高竞争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