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国家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的消息,今年我国棉花生产景气指数(CCPPI)241,虽然比去年下降15点,但综合分析,今年仍是我国棉花生产的“黄金年”。 据中棉所和国家优质棉基地科技服务项目组首席专家毛树春分析,2004/2005年度棉花市场可以用24个字来概括,即:需求继续增加,面积适当扩大,价格高位运行,进口数量巨增。 --需求继续增加。进入新世纪,我国棉花需求和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去年我国纺纱量983.58万吨,比2002年增长15.72%;纺织品服装出口达804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30.3%。今年的纺纱量按同比增长10%计算,预计应在1100万吨左右,原棉需求至少700万吨。而2005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配额取消以后,纺织品服装出口将再创新高,我国将成为真正的纺织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因此,2005/2006年度的棉花需求会继续保持增长,需求的增加,使棉花生产步入黄金时代。 --面积适当扩大。保守估计,除去可能发生的200万吨左右进口棉,今年我国仅纺纱和库存增量还需要原棉600万吨以上。按每亩72公斤的平均单产和3%的绝收面积计算,至少需要种植棉花8500万亩,加上农民自留部分,今年棉花的种植面积可以适当扩大。据农业部的要求,今年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而专家预计,种植面积增加到8500万亩比较合适。 --价格高位运行。目前,国内籽棉的收购价已经达到7元/公斤,这是多年未出现的高价位。3月22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28)为17437元/吨,CC Index 527为16177元/吨。专家认为,今年国内棉花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但是要比去年略有下降。 --进口数量巨增。受国内纺织服装业快速发展和棉花市场逐步放开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今年仍会有大量进口棉花进入国内市场。今年我国已经发放棉花进口配额89.4万吨,年初又新增配额100万吨,加上去年额外增加转入今年的50万吨配额,今年进口棉配额总量将达240万吨。目前的国内棉价高于国外近2000元/吨,估计进口配额会被充分利用。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份,我国棉花进口超过17万吨,再创单月进口量历史新高。大量的棉花进口虽然对满足今年国内需求和平衡高价有利,但同时也给棉花种植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新华社提供 未经允许 严禁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