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ATC),部分世界贸易组织发达成员所保留的纺织品进口配额经过10年过渡,2005年1月1日将全部取消。德国和欧盟有关研究报告表明,配额取消对德国的直接影响有限。联邦经济部认为,配额取消对德国也是一次机遇,有望由此进一步开拓印度和中国等市场。
(一)发展现状
德国联邦经济部有关数据显示,德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目前继中国、中国香港、意大利和美国之后,名列第五。进口继美国和中国香港之后名列第三,进口主要来自亚洲和中东欧国家。另外在产品结构上,德国技术纺织品的份额占近40%。2002年德国纺织品和服装工业销售额239亿欧元,生产额147亿欧元,1998年至2002年基本呈缓慢下滑趋势。2002年出口178亿欧元,进口273亿欧元。
2002年7月,联邦经济部与纺织和化纤工业的行业协会联合出台了一份权威研究报告,题为《ATC配额解除对德国纺织工业的影响》。报告认为,过去几十年里,德国纺织工业经历了深刻的结构调整,已成为现代化的、面向未来的部门。依赖出口,纺织工业总产值中有35%出口,其中非织产品在出口总产值中占55%。
1970年至2000年,德国纺织工业从业人数由50万下降到12万,纺织企业由2400家下降到1000家。仍有一些企业将面临调整,尤其是受益于进口配额保护的一些部门的企业。非织产品、家用纺织品、丝绸和人工合成材料以及针织品等部门近年来出口强劲,增长稳定,比其他部门更能应对“后配额”的挑战。而毛纺和毛织品、毛织类产品(套衫和袜子等)情况不容乐观。而压力最大的是棉纺和棉织部门,其产品一直受到配额的保护,没有进行必要的结果调整。
(二)配额取消后的影响
2000年,欧盟有156项纺织品配额,其中只有17%对贸易有约束力(进口超出配额水平的80%),只有8%具有很强约束力(进口超出配额水平的95%)。服装业配额更高一些,2000年有283项配额,其中36%有约束力。
有约束力配额的取消所带来的影响取决于受配额限制国家对欧盟和德国的重要程度。对两类纺织品的调查显示,2000年德国从受限国家进口这两类纺织品的份额占从欧盟以外第三国进口纺织品总量的0.65%。因此,配额取消对德国的纺织品市场不会造成明显影响。但服装行业有所不同。对关键几类服装项目运动衫和套衫、针织内衣、女性套装以及手套、皮装和童装等的统计显示,德国从受限国家进口额度占总进口额的26%,因此一旦配额取消,上述这些项目将受到影响。
(三)第三国发展策略
报告认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从配额取消中受益,同时那些配额保护的出口国在出口市场上的份额则将受到挤压。进入欧洲市场以及欧洲进口商的采购决定将由市场力量决定,而不是配额和许可证。报告认为,纺织服装贸易自由化将使一些弱小国家面临边缘化,中国将是主要赢家。
报告说,面临未来市场的变化,许多国家正积极应对。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克服本国纺织服装工业的薄弱环节,以在配额取消后充分受益。两国计划在今后5至10年大幅度增加出口,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样式以及供货速度。其他主要纺织供应国也大都有相应计划,孟加拉国和韩国已经开始实施一项部分由国家资助的计划,逐渐退出服装制造业,致力于建议一个强大的纺织工业,包括技术纺织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