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董事长作客连云港新闻网视频演播室
人物档案:张国良 连云港鹰游集团董事长,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江苏省党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工,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重点培养对象,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兼任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在港城,提起张国良很多人并不陌生。因为他经过10多年的卧薪尝胆,将一个濒临破产的纺织机械厂变成了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连云港鹰游纺机有限公司。更值一提的是,还创造了中国碳纤维的神话,圆了国人40多年碳纤维“中国造”的梦想。为此,他连续两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桂冠。
熟识张国良的人都会有一种感觉,他是一位具有浓郁个性的企业家:广闻、宽厚、执着、博爱,还有无限的民族情怀……凭自己的学识才能,领导了企业、发展了企业,凭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职工的信任、客户的认同和社会的尊敬。
似乎天生就有一种管理的天赋,企业生涯让张国良在管理上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1992年,张国良担任连云港纺织机械厂厂长,那时企业是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厂。他带领广大职工艰苦创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使企业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如今已成为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为加快企业发展,张国良积极主张进行企业改制,于2001年将企业改制成为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作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随后又大胆决策,相继兼并盘活3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市毛巾厂、市第三毛纺织厂和市友谊服装厂,先后成立了立成毛绒、迎雁毛纺、飞雁毛毯、金典服饰、神鹰新材料等9个新公司,共安置1800多名下岗职工。这些公司组成的连云港鹰游集团已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纺织后整理成套设备的生产、开发能力,并在长毛绒、毛毯、家纺、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人们眼里,张国良是个成功的企业家,而他自己更愿意做个科研人员。在工厂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脱离技术业务。工厂里面所有的工程设计,机械设计,每一条工艺,每一条设备的安装,每一条工艺的制定他都参与,或者组织大家参与,他是直接的制订者和参与者,他90%的时间是跟工程师在实验线上。2006年春节前后,他在搞碳纤维时就有74天没有离开生产线,只在中秋节晚上回家陪80岁的老母亲吃了顿饭。张国良是个具有吃苦精神的企业家,有人问他作为董事长为什么还要吃住在现场。他说其实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执着的精神是做不出来的,创新不是句空话,创新就是最后临门一脚一定要顶得住,要非常辛苦、非常执着、非常投入。近年来,他所掌舵的鹰游集团在创新上取得了卓越成绩,每年都有10余项新产品投放市场,先后申请了20余项技术专利,承担了5个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6个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其中神鹰新材料项目被列为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国家发改委重点攻关项目,已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他是一位善行与济世的企业家,近年来先后捐助社会和军队近500万元。他经常带着职工去看望福利院的孤儿和老人;他每年资助200名贫困大学生,每年春节都为本市其他困难企业职工捐献一批资金;他把个人的政府奖励献给家乡修路;他在呼伦贝尔作商务考察时偶然发现这里的官兵常年饮用严重超标硬质水,不到两个月就出资改善了净化水设备,让官兵喝上了净化水……他始终以发展地方经济、振兴祖国为己任,为社会作出了应尽的贡献。
他还是一位富有激情和满怀爱国情怀的企业家。碳纤维产业化任务的艰巨、国人的期望以及国际上的封锁,使张国良更加坚定了做中国碳纤维的信念,发出了“做出中国的碳纤维,已远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和民族之需,是为民族争气、为祖国争光之举”的感叹。
“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这是张国良写在给时任省科技厅厅长王永顺的一份碳纤维的科研申请报告,是首饱含着爱国激情、民族责任感的64行散文诗。
面对别人“一企业3亿元打了水漂,连原丝都没有看见”的善意提醒,张国良发出了“豁出去了,最多算企业白干了两年”的誓言。
■代表感言:我能连续两届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作为第十届人大代表,五年下来,我先后提交了20多份提案、建议和意见,内容涉及劳动保险、临时工、土地扭转等问题,好多共性问题引起了国家领导人和各部委的重视,并被采纳。自己长期在企业中,与社会接触不多,没能更广泛地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把更多的建议带到会议上去,下一步在这方面要作更大努力。当再次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时,我就利用企业的网络平台开设了“人大代表工作室”,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听取和征求更广泛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把人们更多的心声反映上去。
(摘自《连云港日报》孙铁军 刘燕)
客服热线: |
![]() ![]() ![]() ![]() |
新闻热线: |
|
展会合作: |
|
邮 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