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纺织产业梯度转移的诸多条件限制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30日

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发达地区应首先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和要素向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转移,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依据此理论,绍兴县可以把竞争力最薄弱的、接近淘汰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或其他欠发达地区,在本地直接发展纺织产业的高端部分和总部经济。那么,到底梯度转移能否成为绍兴县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呢?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状态,原因在于梯度转移理论在绍兴县纺织产业转移中面临着诸多条件的限制。

一、高梯度地区生产要素的成本高于低梯度地区。高梯度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一个重要的动因是在低梯度地区可以获得廉价的生产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从实践来看,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在成本上已经没有多少优势。就土地和其他资源而言,中西部地区尽管土地资源丰富,但在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和国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高压态势下,地价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我国近来大规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成本不断降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也在相对下降。就环保成本而言,中西部地区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一些污染较大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门槛日益提高。由此可见,绍兴县纺织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单就生产成本的角度看,尚缺乏足够有力的动力支撑。

二、高梯度地区的特定产业能够脱离当地的经济体系。也就是说,只有高梯度地区的特定产业能够脱离当地的经济体系,该产业才能顺利实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但从现实来看,东部地区的特定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而产业集群能固化本地产业。在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共生共长,相互依赖,形成一个严密的生态系统。当前,绍兴县的纺织产业已形成集群化发展,纺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如果把它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由于得不到上下游其他相关产业的配套,也就很难体现出足够的竞争优势。另外,东部沿海地区正在形成一个个不同规模的都市圈,这些都市圈不但包含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也包含层次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这意味着东部地区的加工制造产业能被就地消化在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无法向中西部地区实现梯度转移。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561)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