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梯度地区与低梯度地区的市场化发展程度具有相似性。市场的一体化程度是影响产业梯度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发展并未实现高度一体化,东部发达地区的市场化发育程度较高,但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市场发育程度并不充分。绍兴县纺织类企业转移过去,往往很难适应当地的体制与环境。绍兴县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绍兴县拥有亚洲最大的轻纺市场集群——中国轻纺城市场,其对资源配置与产业带动的作用强劲,成为绍兴县纺织产业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此外,社会网络也会影响产业的梯度转移,绍兴县的纺织企业在本地已经构建起良好的社会网络,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则需要进行网络重构,这对企业转移的信心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低梯度地区承接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产业转移是一种生产力空间布局的调整,是对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如果认为低梯度地区需要承接高梯度地区产业的转移以实现经济的起步和腾飞,或者说中西部地区只要通过简单的等待以承接产业的转移,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思维。事实上,机械地照搬梯度转移理论,既不符合中西部地区的客观实际,也有可能把不同梯度地区发展的差距凝固化。有鉴于此,国内不少经济学家提出了逆梯度化转移的理论,认为中西部地区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成为特定产业的产业高地,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混合转移和交流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因此,直线型的梯度转移理论对于绍兴县纺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只具有相对的参考价值。换言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绍兴县的纺织产业未必能够依靠简单地转移加工制造环节“腾笼换鸟”就能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在绍兴县非纺织产业及纺织产业两端发展不足的前提下,如果把中间环节转移出去,很可能导致全县产业的空心化。还需要指出的是,就业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在纺织产业是否实行或者在何种程度上实行梯度转移的问题上,必须更多地进行理性思考。(作者单位 绍兴县委党校)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