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为记者解剖了服装的价格构成,一件服装,标价的1/3是属于厂商的,而厂商的利润可达到一半,也就是说,一件服装,只有标价的1/5~1/6是成本价。“在进入品牌代理商阶段后,价格开始大幅飙升。其余的1/3是属于批发商或代理商,不过做直营的厂商也拥有这一部分,零售渠道成本占据最后的1/3。”
为了打开销路,很多服装品牌都会想方设法进驻百货商场。国内百货商场大部分实行联营扣点,即售价中扣除一定的点数给百货公司。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百货公司的扣点为15%~35%不等,具体点数根据百货公司的影响力和品牌的实力不同而定。
更重要的原因是服装品牌的定价策略。“国内服装价格大幅上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近几年国内服装品牌争相走高端路线,价格也开始与国际接轨。”黄文杰说,很多国内生产者为了抬高身价,纷纷在国外购买或注册洋品牌,将自己包装成国外的品牌,而披上“洋外衣”的国产货随即身价倍增。
据保守估计,目前百货公司有三成左右的服装品牌是“假洋品牌”。
思索:质量未与价格同步
价格与国际接了轨,质量与设计是否能够同步呢?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服装企业并未在品质上下足功夫,这也让在意性价比的消费者十分反感。
黄文杰也表示,国内服装品牌质量和设计的上升还需要个过程。“国内服装业应该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过渡,要靠设计和品质获取广泛的市场和更高的利润空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