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11月纺织品出口增长出现“急刹车”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26日

河北柏立信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山就向记者证实,因出口价格上涨,该公司的产品与印度、巴基斯坦相比而言没有优势。“虽然客商知道中国的商品质量更好,但是却对价格连连摇头。若不抬价,对欧美出口基本无利润可言。”

纺织商会一位负责人透露,订单转移一直存在,却在今年达到了高峰。主要因为国内劳动力成本刚性增长,棉花等纺织原材料价格过高,不少客商无法承受中国产品的价格上涨,而把大量低档产品的加工生产转移到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国。

国际环境令纺织市场难回暖

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年末翘尾并没有如期而至。

按照市场习惯,一般进入传统的年末购物消费季节,外贸商品出口都会大幅提升,并且国内消费力也会高峰发展。“而就今年来看,直到如今,欧美市场经济依然没有明显的好转,虽然欧盟峰会发布一系列挽救措施,但很显然危机并不是一时可以解决的,需经过相当长的过渡阶段,因此本年末明年初期纺织品市场的年终翘尾将很难实现。”夏婷说。

夏婷称,“就经济形势来看,明年初消费市场依旧不会很乐观,纺织品出口市场估计在短期内仍难大幅回暖。”

从综合市场来看,在明年新市开始之前,国内纺织市场将以盘整为主,大势可能以偏弱趋势晃动。而新市开始之后,决定纺织市场是否回暖的主要因素还是下游消费市场的情况,终端发力才能使上游得到支撑,一些产业间的诸如限产保价或者囤货之举,大概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

汪前进预计称,明年形势将更加严峻,纺织品出口金额增幅将为个位数,甚至负增长;出口数量增长也不容乐观,因为欧美经济可能还会下滑。

原料价格的波动也为纺织企业增添了不利的变数。据生意社价格监测,今年二季度以来,纺织原料市场价格纷纷跌价,且基本属于直跌状态,市场异常悲凉。进入11月份大多纺织原料企业,特别是化纤企业通过减产方式来控制一路下跌的价格,有效提振了市场。但是下游终端企业持续低迷,织造企业开工率降低,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已有提早放假打算。

多重寒流的夹击下,企业不得不探寻新的生存之道。

河北柏立信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俊山表示,自今年6月份以后产品出口开始出现下滑迹象以来,今年欧盟订单同比下降10%,销售额减少100万美元左右。由于对明年形势预估不乐观,公司已经准备远赴俄罗斯开拓新市场,并且通过研发新产品、开发品牌,占领高端市场。他举例说,使用了新纤维材料——竹纤维的毛巾,价格可以比普通毛巾高出20%,一条竹纤维毛巾能卖到6~10美金。

万事利丝绸股份公司总经理文礼则告知记者,今年的订单寥寥可数。“欧美国家的普通单已经转移到东南亚,并且一去不复返。但我们的优势是深加工,中国一定比东南亚国家强。设计是竞争的核心,没有设计的话,就与普通劳动密集型企业无异。”

由于五年就预测到了订单转移的趋势,万事利如今着力开辟国内市场,并在礼品和面料方面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优势。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39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