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服装企业上市50%被否背后:“连锁性”受关注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0日

根据山东舒朗的招股书,至2010年末,其库龄为1年以内、1-2年、2-3年、3年以上的存货分别为18906.77万元、2985.75万元、854.77万元、709.78万元。但该公司为2010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263.75万元”。另外,在员工社保基金的缴纳问题上,舒朗服饰也遭到媒体质疑。

对于淑女屋的未来,杭州一个女装企业的CEO就表示担忧,他认为,市场在变化,而淑女屋的风格定位变化不大,或者变化得不够快,这会导致其逐渐丧失市场优势。

在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上,维格娜丝同样令人疑虑。

2008-2010财年,其店铺数从143家激增至272家,三年内,每年新增的店铺数分别达32家、52家和147家。但其关店的数量同样也在猛长,从2008年关掉4家门店,到2009年时达到24家,2010年更是关掉了46家。

虽然每年的总营收在增长,而其产品的总销量却“基本保持平衡”,但其营收贡献最大的服饰类产品,从2008至2010年,每年的销量都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售价的上涨,三年来,每年的涨价幅度都在50%以上。

这种状况或许很难不让人对其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心生顾忌。

真实性问题上,上述保代就表示,证监会审查趋严的原因就在于,连锁经营类企业,“终端销售不可控,收入很难核查”。

其实,今年6月,在九牧王上市后不久,证监会就对其承销商中信证券的保荐人文富胜、牛振松公开警示,并指出,他们在为九牧王承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发行人的销售情况调查不充分,对发行人不同加盟商的具体数据以及战略加盟商的市场定位、双方权利义务约定等事项不熟悉、不了解。”

另外,纵观5家被否的服装企业,其营收多在几亿到十亿之间,利润多为几千万元,规模并不是很大。规模不够大,也许是他们被否的一个原因。

李家庆觉得,尤其是中低端价位、面向大众市场的服装品牌,上市前的理想状态是,其一,上市前后有几亿或过10亿的销售,有过亿的利润;其二,网络覆盖足够广,是一个相对全国性的品牌;其三,有较长的历史,能看得到内部运营效率是如何一步步提升起来的。“这样的服装企业上市才比较让人踏实”,他说。

所以,在一位VC看来,这些服装企业上市被否,并非是证监会对这类企业上市的门槛提高了,而应该是“对连锁经营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审查得更严了”。

中小服装品牌上市潮

尽管有人欢喜有人愁,但仍挡不住服装企业的上市热情。11月11日,国内男装品牌卡奴迪路又将上会。

而据记者了解,杭州、深圳的不少服装品牌也都在奔往上市的路上。

为何服装企业出现了集中上市?

其实,这5家被否的服装企业,从股权结构看,多少都有点家族企业的气质。是否如有的人所说,这是企业家套现冲动使然?

李家庆并不赞同这一点。他觉得,集中上市的关键原因在于,服装行业在中国是万亿的市场,但目前真正的品牌规模还很小,但未来3-5年,这个行业将进入非常快速的增长阶段,而且会集中,大企业越来越大,所以,对于很多中小服装企业而言,这几年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包括资金准备好的话,很可能被淘汰。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杭州女装品牌浪漫一身的CEO杨涛都对上市心有顾虑,所以并不积极。

2007年5月,百丽国际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资近87亿港元,之后迅速在行业内发起收购兼并,如今已是国内女鞋领域的巨无霸。2008年8月,美邦服饰登陆深交所,募资近14亿元,目前也是国内休闲服饰领域的领头羊。

这两件事对杨涛“刺激很大”,也让他改变了对上市的看法,“如果跟我们差不多规模的品牌先上市,他们就多了一个法宝,那个时候如果来打击我的话,我就会更被动”。

<<上一页[1][2][3]下一页>>
阅读数量(176)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