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山东青岛:服装企业女工紧缺 男工成车间主力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8日

2月21日,青岛创兴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新来的小陈在练习操作缝纫机。

生产车间里,几个小伙忙着整理衣服。

衣服缝制好后,熨烫衣服的活也几乎都是小伙子干。

一提到服装行业的生产车间,很多人会自然地想到有很多女工在飞针走线,但2月21日、22日,在青岛创兴制衣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正在忙活的工人中有一半多是男工,他们熟练地缝制衣服、熨烫衣服等。“从2008年开始,男工越来越多,现在工厂里的男工都一半多了。”该厂经理于延涛说,工厂招人难、服装加工点之间争抢女工是男工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男工的增加,工人的流动性加大,造成的工人缺口更大,素有“上青天”美名的青岛纺织服装进入阵痛期。

招到16人,只有两个女工

正月十五那天,于延涛经理一行6人就到汽车北站招人,在那里摆了三四天的招工牌子,最后来工厂看的有70多人,其中只有3个女孩,最后留下来16个人,包括2个女孩。“以前干服装这行的男女比例是1:9,现在我们厂的男工占一半多了。”于延涛说。

城阳丹山工业园内,像青岛创兴制衣这样的企业有15家,随处可见大门口摆的招工牌子,“我们的招工牌子已经摆了一两年了”,于延涛往办公室的窗户一指说,“前面那家公司跟我们的规模差不多,现在厂里只有十来个人了。”于延涛说,其他家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有的厂子情况更糟糕。他认为,缺少工人是公司不得已选择招聘男工的重要原因,但男工首先干这种活不如女工细,其次一般都会把这份工作当过渡工作,待不长,“长的也就能干个一两年,等攒点钱就转去干别的了”。

于延涛称,从2008年~2011年,工资水平从1100元~1200元到突破2000元,平均每年上涨20%~30%,“今年虽然欧美市场不景气,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也升值,但工资还得涨10%多,现在周末还可以休息。即使待遇提高了,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还是根本招不到人,工人还是以20%~30%的速度减少。我们原先有200多人,现在公司所有人算进去就剩下106人。”创兴制衣负责车间生产的安厂长说。记者走访发现,其他10多家服装企业也基本上是男士占一半多。

服装加工点增多,女工抢手

就像于延涛说的,服装纺织业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的职业,“而现在车间里80多个工人里面,男工占一半多”。安厂长干服装已经十多年了,她说,一开始厂里几乎没有男工,有也是干包装的体力活,或者修机器的技术活。而现在车间里的小伙有一半多了,干缝制的也接近1/3。

那么,那些女工都哪里去了?“那些离开的女工可能去其他服装厂干了吧。”女工宫丽丽说,学会了这个技术再找同样的工作就容易多了,大多女孩想离家近一点,有的就直接留在家乡那边的服装加工点干了。

车间内的工人老家多是临沂、河南的。于延涛说,近几年来那边的服装加工点多了,有些就是厂里的工人攒够钱后回老家开的,“一条简单的针织内衣生产线投资10万元就够了,那边招人比我们方便,弄得现在很多人都不出来了。”他说,再过几年,这些加工点壮大之后,形成的竞争将会更大。

女工越来越难招,没办法就多招男工,但男工的增加也带来了隐忧,因为男工的流动性太大。安厂长对此有些担心,“我们这里的小嫚数量相对于其他行业,毕竟还多些,有些男孩来了,不好好干活,净忙着谈对象去了”,这还不算,安厂长说,怕到时候可能两个人一起离职,“我们现在招人特别难招,根本招不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会更惨。”她说,以前就出现过这种情况。

2月21日下午4时许,三个从菏泽来的小伙来厂里应聘,安厂长没要,她说:“这几个年轻人一看就不安稳,肯定待不长。”安厂长称,男工能长时间干的不多,“这活是磨时间的活,干缝制还得长时间坐着,没几个男工把他们当一辈子的活干”。

6条生产线只开了3条

当天,记者在创兴制衣生产车间看到,车间内的6条生产线只开了3条,安厂长说,往常赶订单的时候,6条生产线都得一起赶工,现在订单少了很多。

据于延涛介绍,从去年开始,欧美的订单比以前少了30%多,客户也减少了30%~50%,“一些客户给我们开个很低的价,直接说如果我们不能干,就转到东南亚去”。据他了解,越南那边工人的工资也就在400元~500元,“咱这边工资都突破2000元了,我们就是在亏着本干。”他称,到目前为止,公司接到的订单只占到往年同时期的1/3。

最近,随着国内棉纱等原材料不断涨价、薪资水平的提高,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近年来,人民币汇率不断上升,再加上行业内竞争激烈、欧债危机造成的出口不足,像创兴制衣这样的针织外贸企业面临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对于未来的打算,于延涛说,公司在跟一些原来的客户沟通,希望能继续合作,“实在不行,我们也考虑转内销,但国内市场也不好做,竞争更激烈”。

青岛纺织素有“上青天”(上海、青岛、天津三大纺织基地)的美名,但是目前青岛的纺织服装企业遭遇了阵痛期。“纺织服装企业要改变简单的来料加工的局面,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用工遇到的难题通过其他环节的高利润来抵消,日子才能好过,否则在工人难招、流动性大,成本又远远高于东南亚的情况下,企业必须进行转型度过阵痛期。”青岛市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郑明梅说。

车间里的小伙们

王勇:比之前的工作轻松多了

干缝制的王勇刚来工厂没几天,他现在的活是往衣服上缝商标。身高1.75米的他弯着腰坐在缝纫机前,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干上半小时左右才直起腰来休息一下。

“这活真是个细活,得静下心来慢慢干。”王勇说着用剪刀把一个商标沿着事先画好的虚线剪了下来,他剪得很慢,剪刀在他手里似乎不怎么听话。接着,他把商标对齐了压平之后,贴在一条已经缝制好的童裤裤腰上。然后把裤腰慢慢摊放在缝纫机的针下,操作着缝纫机缝起来。

[1][2]下一页>>
阅读数量(10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