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山东服装企业艰难“越洋路”:赚赔心里没底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1日

服装加工处于服装行业整个产业链的中间,一头连着成品销售,一头连着原料供应,由于最近出口订单做得越来越少了,陈敬平的产品一部分转向了内销市场。“一直不愿做内销,就是因为国内的商家都要压一部分货款,经营好的时候感觉不明显,而现在,哪怕是十几万元欠款公司都承受不起。”陈敬平说,为使公司正常运转,工人的工资是首先要保障的,没办法他只好拖着布料、纽扣等原料供应商的钱不还。如此一来,最不愿看到的“三角债”便出现了。

“原料供应商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昨天还接到了纽扣厂打来的电话,说这个月底再不付清货款就停止供货。”陈敬平说,原料要是断了,公司的运营就要停摆。

一般情况下,他们公司的账面上至少要有80万元的资金用于流转,但现在仅青岛一家商场就拖欠了25万元的货款,这笔钱占据了公司全年销售额的3%,占据公司流动资金的30%,几乎是公司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一,说不着急是假的。

昂贵的测试费难跨的技术壁垒

屋漏偏逢连阴雨。正当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等压力接连向中小服装企业袭来之时,6月,欧盟的“REACH”新规,又在这些企业的突围之路上竖起了技术壁垒。

陈敬平说,依据欧盟发布的“REACH”新规,凡被列入高度关注物质(SVHC)超标的,须在2011年6月1日前向欧盟化学品管理署通报,未进行通报的涉及产品将无法进入欧盟市场。“这一新规,对我们这些小企业来说,真的是灭顶之灾。”

自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的欧盟“REACH”法规,是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了保住欧洲的订单,陈敬平的公司专门安排人对此规定进行研究,并负责产品的送检。

四年来,先后有四批物质被列为高度关注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盐、五氧化二砷、三氧化铬等46种物质。“现在,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欧盟此次新增的八种物质是否会出现在产品中,并告知供货商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关。万一产品不合格被要求召回,整个链条上的企业都要蒙受损失。”说到此,陈敬平一脸的无奈。

高额的检测费用,使得很多小型服装企业最终放弃了欧洲订单,转而做内销市场,陈敬平的公司目前也是在硬撑着。他介绍说,纺织服装原料、辅料及其生产过程都要使用很多化学物质,而“REACH”法规中规定,每增加一种物质,企业就要多检测一项物质,每个产品都要进行少则几十项、多则百余项的测试,其中每一项的测试费都要几千元。如此高昂的费用,几乎要将所有的小型服装企业扫地出门。

陈敬平说,欧盟此次出台的新规,使得本就靠价格优势竞争的小企业,原料采购范围进一步缩小,无形中增加了额外的成本。以欧盟为主要市场的中小服装企业,如不及时转型必将面临倒闭的风险。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660)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