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负责人不无忧虑地说,扬州服装企业不少,但真正叫得上名的品牌却没几个,大多只能依赖于“代工”“养家糊口”。
呼吁
“做嫁衣”亟待转型“创品牌”
这次展会透露出一些新的信息:中国服装行业不仅外贸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内销因为竞争愈发激烈也不好做。
记者走访扬城几家服装企业,印证了这一观点。不少服装企业负责人纷纷坦承,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服装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去年以来,由欧债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困境,长期依赖出口贸易的扬州服装订单下滑。
转向国内,服装行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随着外贸受阻,大量中国服装企业出口转内销,国内市场竞争异常惨烈,一个小领域往往有几百家、上千家企业在竞争,而且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中国品牌有个"两岁半"现象,说的就是很多品牌寿命都很短,超过10年、15年的品牌少之又少。”扬大商学院副教授李春来分析说,经济学中有个“微笑曲线”理论,在服装行业尤为明显,品牌和设计占据曲线的最上端,所获利润也最为丰厚,而服装加工处于凹陷部分,利润率非常低。
他呼吁说,无论是服装行业自身规律,还是当前产业发展环境,我市服装企业都必须作出改变,由过去的“代加工”向“创品牌”转型,通过品牌建设改变过去单纯拼价格的做法,勇于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