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需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准确把握订单流向,明智选择市场就成了出口“逆势”增长的制胜法宝。
林振栋介绍,出口地的选择至关重要。在选择出口国家时,应该先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有一个预判。公司2012年一季度运营稳健,出口量增加了50%以上。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将出口市场选择在了石油输出国––俄罗斯,因而公司出口并未受到油价攀升的负面影响。
策略三:掌握时尚脉搏,创新营销模式。
为改变中国服装品牌在世界上“寂寂无声”的尴尬困局,不少企业开始拓宽国际视野,寻求跨国合作。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助理陆秀淮告诉记者,歌力思公司聘请了世界顶尖服装设计师JeanPaul Knott担任其全球设计顾问;左岸服饰与国际知名时尚与生活方式研究机构巴黎娜丽罗荻设计事务所合作;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则从韩国引进了首席设计师为其时尚运动产品更为大胆地搭配色彩和款式。
“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要掌握世界时尚脉搏,利用自己的优势与独特的品牌文化进行创新。”以纯公司董事长郭东林说。以纯在国内拥有数个设计中心,在伦敦也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便于和国际时尚第一时间对接。
此外,优质的营销策略也是助推中国服装品牌发展的良策。李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李宁”与美国方合资成立了“数字李宁”,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开拓美国市场。潘永森说,国内知名女装品牌欧时力公司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发展了代理商,积极开拓当地市场。
2012年行业洗牌加剧 升级步伐需加快
刘岳屏等专家认为,2012年是服装行业优胜劣汰、继续洗牌的关键年。从外需来讲,目前我们需要重视的是订单的掌控权,订单的流向对于行业现阶段来说至关重要。
“一方面我国加工成本高企使海外客户试探性寻找新货源,同时低附加值订单也使成本刚性上升的国内企业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竞争国在海外投资和国内产业政策带动下实现了快速提升。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订单转移难以避免,但是新的平衡尚未达成。未来一两年订单的转移速度、方向、方式等都是我国服装行业密切关注的要点。” 刘岳屏说。
多家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对2012年的行业发展形势并不看好。潘永森说,目前我国服装行业中,除了少数大型企业运营较为稳健外,其他中小型企业中,仅1/3企业微有盈利,1/3企业艰难保本,1/3企业已经或正在被淘汰。
“公司正经历着近10年来经营最难的时刻,预计2012年仍将是服装行业的'寒冬期’。公司加大了一倍的研发投入,从土耳其引进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洗水设备。此外,公司还尽可能多地参加国际展会,以此加强和海外客户的联系。”李恩说。
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认为,广东的服装产量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理应创造出“响当当”的名牌。面对近年来ZARA、H&M、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冲击,服装行业应提高研发设计水平、深化品牌建设、增加科技应用、开展资本运作、创新营销模式,从而实现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