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欧美经济陷入低谷,给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在去年十宗最大的中国企业进行的海外并购之中,就有三宗由民营企业家操刀进行。进入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活动更加活跃。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35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 .76亿美元,同比增长59.9%。
而伴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潮,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也在累积。近期,商务部密集发布针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预警。在“走出去”的这条道路上,不论是商业模式还是资源配置,也不论是从国际人才还是投资环境方面看,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好吧,走出去”这话里夹杂着无奈、惊喜、恐惧、忐忑……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走出去”的人才能体会。
话“走出去”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
现在是中国服装企业大有可为的机遇期,金融危机虽然没有造成全球经济的大衰退,但是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经济增长缓慢。过去的品牌创新和国际营销网络控制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手里。金融危机过后发生变化,一批拥有良好市场的品牌,亟须与中国企业合作,希望企业投资。现在中国很多大品牌也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
我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多多少少还有一些担心,我们的国际化经营能力不足,我们的人才不够,对于国外的投资环境尤其是对司法环境了解得太少。因此,我们在支持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向企业提出,在走出去之前必须提升自己的国际化经营能力,必须有人能够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尤其是法律环境。否则风险非常之大。
泰丰资本CEO提姆·普赖斯
目前是投资并购欧美企业的好机会。由于金融危机,很多欧美公司破产、被银行接管,但银行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管理与发展这些企业,因此有很多机会从银行收购接管一些公司。另一方面,一些大的集团公司也开始剥离非核心业务,并以较低价格出售,给投资收购方带来机会。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王新奎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窗口期很短,而最有条件走出去、成为国际化跨国公司的是中国纺织服装业。中国企业走出去或者说国际化的窗口期很短有两个原因:一是前一轮经济全球化已经结束,而这轮发展遗留下的大量矛盾需要10年甚至更多时间来处理,这直接导致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变差。二是国内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用工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加剧,有条件的企业要抓紧走出去。
中非发展基金总裁迟建新
我国纺织业往往风险承受能力弱,在中国即使竞争压力非常大、利润非常低,也不大愿意出去投资。现在,逐渐有些企业开始意识到,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产业升级,有必要到非洲去做些投资。我们也正在鼓励和帮助这些企业走出去,但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另外,我们觉得这些企业集群化走出去比较好,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如果能一起走出去,配套比较齐全,就容易发展,如果孤零零一个企业出去,所有配套还得靠进口,成本相应提高,也就失去了比较优势。我们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今年想在这方面和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再作进一步的探讨。
浙江某服装企业负责人
现在中国很多企业走出去的意向很强烈,但是缺乏对当地的了解,显得不知所措。需要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好的中介服务机构应该要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机构,能熟悉各个国家的国情特点、法律法规、投资政策及行业发展情况等,能为企业提供一切相关的信息,使企业有全面的了解。同时,中介服务机构还可以尽可能的为企业提供当地国家的人脉资源,使企业减轻投资风险。
“走出去”个中缘由
温商:迫于成本价格上涨抢滩新兴市场
事件回放
“越南的新厂房已经建好了,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准备建设两条生产线。”温商倪田栋说起自己的海外工厂自信满满,他表示,今年为越南的新厂增资了500万美元,境外“生产线”正在积极筹备中。,其中,部分国家的工人工资远低于国内是海外建厂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外贸行业寒风阵阵。温商却“逆风而上”,走出国门,直接到海外设立营销网点。据温州商务局统计,2011年1月~10月,全市新批设立境外机构(企业)21家,增资4家。而2010年,温州中方境外投资额一举突破1.5亿美元,同比增长80.1%。境外商品城、境外工业园区、海外并购、海外营销网点……温企利用各种境外投资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
早在2010年6月,温州服装业直接把贸易代表处办到了“时尚之都”意大利的马尔凯大区;紧接着,2010年10月,温州服装驻罗马贸易代表处也揭牌。同时,“中国鞋都”温州与“国际鞋都”意大利亲密握手,签署设立贸易代表处的协议,共建行业自律、信息服务以及国际交流平台,行业龙头康奈、奥康、泰马等与当地企业签订品牌合作协议。目前温州服装境外贸易代表处已陆续吸收到欧洲当地的多个订单。美国、土耳其等国的温商服装贸易营销点也在计划中。
一语中的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