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服装专区 >正文

棉价跳水泉州纺企或“压锭转产” 服装价格难降

来源:全球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8日

石狮一家外贸型布料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即便是在去年最高峰时,国外棉花的价格也比国内低数千元。国内纺织企业用棉成本比国外纺织企业高,出口纺织品价格却与国外产品保持同等价格,巨大的用棉成本差异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许多外贸型服装、纺织企业深受其害,产品报价上几乎没有优势。而此轮棉花降价,至少能在成本上释放出更多利润空间,在跟客户谈判时有更多优势。

服装价格难降

与去年的大起大落一样,今年原材料棉花价格下跌,但是在终端市场的服装价格却丝毫没有降价。石狮一家针织布行老板陈先生分析称,以一件成衣为例,原材料占成本的比例正在下降,人力成本占比则从原来的15%上升到30%,能源成本占比也从原来的10%上升到15%。

“对于那些一件衣服就要数百上千元的,棉价的这点波动根本不会有太大影响。”王荣华认为,特别是定位中高端的品牌企业,由于产品附加值较高,原材料波动对他们的影响更小。

此外,服装面料对于棉花的需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服装面料比过去有了很大改进,市场上100%的纯棉衣服并不多见,大多数服装采用了锦纶、氨纶、麻、各种纤维等材质作为原材料。此外,人工费用上涨、销售渠道成本偏高等也是推高服装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相关链接

棉企批量倒闭 出国种棉花回国销产品

据央视报道,记者采访时,有棉花贸易商们形容说,2008年的经济危机像疾风骤雨,而这次的经济不景气却更像“温水煮青蛙”,不仅棉商们看不到棉价反弹的希望,棉花企业也是希望渺茫。记者在素有“全国棉花第一都”的山东滨州市看到,很多棉纺厂在艰难度日,有的甚至已经关门倒闭。棉花跌价了,棉纺厂的原料就更便宜,为何也经营艰难呢?来看记者的调查。

号称“中国棉花之都”的滨州市距离青岛港有400多公里,但是港口的棉花销售都直接受制于这里的用量,这里的棉纱出口量曾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记者在这里看到,很多纺织厂牌子还在,企业却已经人去楼空。记者看到,棉纺厂偌大的院子里,几乎所有的门都上了锁,而且锁都已经生了锈。连墙外的制冷机上也已经锈迹斑斑。车间里纺纱机原封不动停在那里,上面的棉絮已经落满了灰尘。当地人告诉记者,这家纺织厂已经停产一年多,厂房设备正在等待处理。而就在相隔不远,记者看到,另一家纺织厂虽然牌子还在,但已经更名易主了。

调查中记者发现,滨州的这一条街上有十家左右的棉纺厂,而停产倒闭的企业就有三四家。当地人告诉记者,过去是企业找不到工人,现在是工人找不到企业。调查中记者看到,一些就算撑得住的企业也在想方设法谋出路。这家企业就是咬着牙花了2000多万元更换设备调整方向,以前产品百分之五十是出口,现在全部转向内销。同时对进口棉花采取随用随买的办法。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74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服装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