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出口停滞不前的温州服装业?能否找到一剂解困良药。温州海关的数据分析显示,温州地区出口的服装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出口价格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
温州海关副关长吴晓冬告诉记者,就是温州的主要出口产品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太多,而高科技的产品太少,这样的话呢,就是我们的这个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认为是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最近的3到5年那个我们的主要出口产品几乎没有变化,主要种类就是这几种,没有变化。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必须反思我们的外贸模式了,必须走转型升级的道路,才能赢来稳定的国际市场。“我们现在到了下决心要反思我们外贸的模式,原来那种靠低成本、低价格、靠量的扩张的方式,我认为已经不行了,那么我们要从量的扩张要逐步转到了以质的提升,要生产国际市场普遍能接受的,我认为要中档以上的产品,那么提升我们的技术含量跟附加值,那么这样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才更有竞争能力,你再靠大量的低廉的产品去销售,那么我认为这种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到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所以我们的外贸企业要痛定思痛,下定决心去走向转型升级的道路,能够生产真正适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来进行竞争。”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温州服装出口金额比去年同期减少1.21%。鞋业出口同比减少0.94。温州鞋60%用于出口,贸易伙伴大多来自欧盟。在欧洲经济依然低迷的情况下,温州鞋企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呢?
2011年,中国出口鞋子80亿双,相当于全世界每人一双还有剩余,温州更是有着东方鞋都的美誉。不过,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温州鞋业正面临订单急剧变小、变急、变短的考验,这是一种怎样的变化?接着来看记者调查。
这里是被称做中国鞋都的温州工业园区,这里聚集着一大批国内赫赫有名的鞋类生产商,大街上筹备中的中国鞋都鞋革城已经开始招商,打造鞋类产品的航空母舰的标语也随处可见。温州的鞋类生产一直是温州的骄傲,也是温州外贸出口的大宗商品。按出口额计算,鞋类出口占温州外贸出口总额的四成多。2011年温州地区出口总额约为180亿元,鞋类占了50亿元。
欧洲是温州鞋的主要市场,美国、南美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市场上也都有温州鞋的身影。受欧债危机和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欧美市场急剧变化,国内鞋企也面临重新洗牌。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谢榕芳告诉记者,订单不足,一个订单不足,另外一个还不敢接。广交会上,今年我们大家这些企业出去的,接短单,希望接短单,没接成。因为欧元会办法、美元会变化,都考虑到这些了,因为利润非常薄。
国际订单急剧变小、变急、变短。在“短小急”订单的背后,是我国低端制造业“出口量在增长,但是利润率越来越低的客观现实。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谢榕芳介绍说,现在制鞋企业的利润只有3%到5%之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温州有近500家外贸鞋企消失。“整个鞋类出口的形势,温州在制鞋企业当中,数量是2671家,鞋类出口是1226家,目前来说,正常鞋类出口生产的企业只有765家。从这个数据来看,证明将近500家企业在停顿。”
而事实上,也因为一些企业觉得越来越辛苦,不愿意再做。订单状态表明中国鞋服业虽然在国际上还有绝对优势,但目前处于‘守势’,尤其是低端产品的市场在萎缩。出口鞋类市场已愈发艰难。
温州鞋类出口的大环境不好,这直接影响到了皮鞋生产的各个环节。倪权炎经营着一家鞋材料商店,他告诉记者,在浙南鞋料市场,像他这样做鞋料生意的有400多家。
温州市雪地皮革有限公司负责人倪权炎:今年整体的形势跟往年差了一点,不过我做东盟这一带、还有西欧这一代稍微好一点,其它的更差,其它的经销商都没法做了,总体跟我们差30%。
今年生意普遍都不好,以前车水马龙的市场装车送货的热闹场景多日不见,整个市场变得格外冷清。虽然他经营的鞋料主要给中东鞋商供应鞋,但他还是感觉到了整个市场的冷清。
温州市雪地皮革有限公司负责人倪权炎告诉记者:“以前的订单都是几万米,十万米、八万米的单子很多,现在今年就很少了,有的时候就一万、两万米,三四万米的偶尔有。订单子变小了,做的东西复杂。我们去年做的产品,有几家在做,现在一个厂家要做几个产品,我们都要去开发新的产品。”
不光原有订单受到影响,新的通路似乎也不乐观。由于受到反倾销调查,今年上半年整个浙江鞋企对巴西皮鞋的出口量为零,让整个制鞋行业雪上加霜。虽然温州制鞋大多停留在低加工发展阶段,但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500家鞋企停业,会不会在整个产业链里产生放大效应?温州鞋业到底如何转身?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