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的制鞋行业里,巨一集团被公认为一家好企业。在制鞋车间,三秒钟就能生产出一只鞋子。巨一集团的董事长潘建中告诉记者,他在这个行业当中做了十几年还是第一次碰到过市场如此不景气,他觉得下滑的趋势还在继续。“今年首次碰到这个增长量最少的这个时候,以往年我们大概都是在15%到20%的增长,这样的增长,那今年我估计可能增长应该在个位数以内,大概5%到8%左右,那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比较低的一个水平。”
5%的出口额增长幅度,对出口额本来就十分巨大的巨一集团来说无疑具有很大难度。潘建中坦言,5%的出口额增长并不意味着利润增长。“那么劳动力成本以及原材料成本的这些因素,那么如果按照真正的出口看增长数字的话,从我们这几年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的话,也就是说如果增长5%左右的话,那几乎等于零增长或者是负增长,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要价格进行转移到成本去,而不是说现在说增长了3%到5%,你认为这个就增长了,我认为这个是错的,应该属于零增长或者负滋长。”
这里是巨一集团的女鞋生产车间,这里每天生产上万双鞋子,这里每三秒钟就有一只鞋子在生产线上下来,一双鞋子在生产线大约会停留45分钟,经过众多的手续后,被装在箱子里,再被集装箱直接运到德国销售。总经理潘建中告诉记者,巨一生产的鞋子有80%是会出口到欧美国家,欧债危机直接影响了巨一集团出口的增长。“欧债危机刚才我讲过了就是说多少有影响,如果按照平时的话,我们历史上我们每年递增都是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巨一十几年都是如此,那么就是从去年我们的这个递增就放缓了,大概在个位数以下,那么今年可能也在全年应该在5%到8%左右,差不多,应该这个数据。”
面对整个市场的不景气,感到压力的不仅仅是巨一集团,温州鞋革类出口渐入严冬。潘建中认为,温州这个鞋业洗牌这个是我认为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当这个社会成本,企业经营成本越来越高的时候,那么一些中小企业那么它肯定形成不了。
在整个温州鞋业出口不利的大环境下,高档鞋出口却让很多企业眼前一亮。1-4月份,温州出口单价超过40美元的高档鞋3.75万双,出口金额达到183.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1.9%。高档皮鞋的出口均价达到了49美元。
巨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建中告诉记者,温州人做的高档鞋子在国外也是有市场的,国外现在也认同温州的这个品牌的附加值,所以这个也是一个好现象,但是这个现象从目前来讲,它不足以挽回整个下行趋势的这个速度。
在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会长谢蓉芳看来,温州的制鞋行业还是停留在传统制鞋层面上,科技制鞋是温州鞋类出口的唯一出路。
在温州海关查验现场,装满鞋子的集装箱将运往俄罗斯。温州海关负责出口货物监管和对出口企业的服务,在温州海关副关长吴晓冬看来,制约温州出口的外部市场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促进服装和制鞋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保持温州出口稳定增长。“市场我们知道是瞬息万变,但温州的出口产品基本上是处于不变应万变,一直就是这几种,而且这么多年来,而且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个从长远来看,肯定不利于这个出口市场的发展,而且从今年的这个数据,虽然我刚才说了外围的市场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但是我认为我们自身来讲,如果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将来遇到的困难会越来越多,出口方面。”
当东莞的出口连续两个月超过全国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的时候,温州出口却在急速下跌。同样是外向经济为主导地位的城市,在外部环境同样不景气的时候,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细究个中原因,我们发现,东莞的成功源于两点,一是政策扶持企业及时转型,二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反观温州,近年来实业空心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企业都无力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在经营实业上下太大的力气,转型的步伐自然迈得慢,迈得小,在新兴市场的开拓上也普遍做得不够,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他们对新兴市场的发展速度远远没有赶上他们在传统市场上战线萎缩的速度。温州经济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究竟是坚守实业,还是转型为金融城市?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温州?这不仅需要温州政府、当地企业家共同面对,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