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报:面对压力,企业如何克服?有些什么样的想法?
李晓平:为应对纺织业的不景气,我经营的布艺产品中,针对VIP客户,推出了8.8折优惠,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作为企业老板,现在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节约成本,缩小甚至不要利润,与经销商一起让利,和企业员工们一起共渡难关,把工厂维持下去,等待东山再起。
张垕瑛:今年计划产值1.38亿元,做大做强童装市场。希望借助政府的扶持,处于对我市本地品牌的支持,在我市的大中型商场中,为本地服装品牌争取到更好的柜位。同时公司将依托社区资源,成立社区专卖连锁店,在全国市场推广“宝贝小猪”品牌终端店铺,提升国内知名度。另外希望政府和银行加大对重庆服装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行业中建立小额担保贷款机构,针对企业资金运作方面给予支持,扩大民营企业的资金链,让企业健康发展。
段远红:下一步段记将从品牌着手,争取在2年内拿到中国驰名商标,同时邀请港台明星嘉宾为段记西服代言。作为渝派服装企业,80年代初期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产品供不应求。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企业被淘汰了,存活下来的企业都是拥有雄厚技术力量。建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着重打造企业的品牌、质量以及对市场的进一步扩充,多参加国内外的服装博览会,打响重庆服装品牌。
支招 抱团发展渝派服装
李勇:重庆纺织服装企业要突破瓶颈走出困境,或者做强做大,首先就要重视品牌。重庆的服装市场目前已是全国性的市场,各地客商看重的就是与众不同的品牌款式,注重“重庆设计”而不是“重庆制造”。所以企业必须放弃旧模式下一味的抄袭模仿他人的款式,转型走自有品牌的原创道路。
其次,企业要走上服装集群化发展,打造重庆的服装产业园区,形成抱团发展趋势。因为重庆服装企业多年来都处于企业小而分散的状况,受困于厂房限制,抱团式发展则让大家的力量更为集中,园区也将引进更多的服装企业前来进驻,带动生产厂房的环境会日益改善。当几百上千家服装企业聚集在一起,将吸引全国各地的卖方前来参观考察,可大幅度增加订单。
此外,集群化发展还能让各个服装企业各显特色,形成配套的、差异化发展,也可根据客户需要随时调整企业生产模式,这样也会致使外贸订单大大增多。
另外,我市企业还可考虑与国外品牌服装公司强强联手的模式。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创意才能兼备的设计师以及优秀的研发团队等手段,与国外知名服装企业进行合作,融入新鲜血液,既可以将国外的时尚元素带进款式设计,又能借助外资企业的国际地位打造品牌效应,还可将企业服装带出重庆,带向世界的舞台。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