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中国人只能挣辛苦钱,大头全都让外国人挣去了?就是憋着这口气,刘登高在今年推出了自己的“星语衣韵”自主品牌。“目前该品牌主要包括婴儿服饰和居家服,将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品牌阵营。”刘登高坦言,之所以选择这两类服装产品,主要还是要依靠自己以往代工所积累下来的行业资源,并且这些服装对于设计水平和时尚程度的要求,要比女装低很多,更有利于中小型服装厂转型发展、打造自己的服装品牌。
“现在我的‘星语衣韵’已经注册下来了,也成功召开了几次各地经销商的业务洽谈会。”刘登高表示,从商标设计到品牌理念、从企业形象工程到市场渠道建设,自己打造一个服装品牌,给他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和挑战,“这跟单纯给外国企业代工完全是两码事,有很多东西要学要尝试。”刘登高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品牌婴儿装已投放市场一段时间,从销量来看反响还不错。
但对于目前的企业状态,刘登高并不满意,“现在我是有了自己的品牌了,但这个品牌的产业附加值并不高,所带来的产品利润也很低。”走上品牌之路后,刘登高深切地感受到,品牌价值就是企业生命,“一件夏奈尔的女装,成本是100美元的话,它就敢卖到5000美元;距离这样的目标,我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追赶。”从一名只抓企业生产的厂长型企业家,到一名关注品牌营销、市场运作的经理型“企业家”,刘登高正在逐渐适应着这种嬗变。
在记者访谈的多家中小型服装厂当中,缺乏服装设计实力已成为一个行业性的软肋。有名牌设计师,才能创造名牌服饰,这是时尚产业颠仆不变的真理。可喜的是,现在服装厂已开始重视自己的设计团队建设,“我现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团队,虽然跟那些大品牌相比还不足为道,但已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刘登高信心十足地说,他的既定目标是每个月推出20款以上的最新服装样式,“只有保持这个发展速度,才能保证自己的品牌越来越响,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
政府之变
打造平台催生本土品牌
如今的青岛,已经不乏知名品牌,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都已蜚声宇内,但提起服装品牌来,岛城却少有能够真正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催生岛城本土的服装品牌,产生像青啤一样家喻户晓的知名服装品牌?这也是我市政府部门努力解决的课题。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为扶持岛城品牌建设,今年我市出台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意见》,并将122种产品和服务品牌列入2012年青岛名牌培育计划。《意见》提出了“实施‘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即今后五年,培育出10家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品牌企业,100家国内知名、行业领先品牌企业,建设1000家实施品牌经营的自主品牌梯队,80%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系统”的战略目标。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知名品牌奖励政策,设立我市品牌培育引导资金,用于实施品牌发展规划,实施十大品牌工程。组织本土自主品牌集中参加展览展示及主流媒体的宣传推广等活动。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集合各类资源向品牌企业聚集,推进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向重点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和品牌聚集区倾斜,支持符合条件的知名品牌产品和服务优先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对重点培育的标志性产品和领军企业,支持引导其优先进入资本市场,快速做大做强。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