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身上的“大山”
服装出口小微企业当前的生存为何“压力山大”?记者采访到的数位有关人士均把用工成本高涨放在首位。青岛检验检疫局轻纺处服装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科室监管的400多家服装出口企业中,多半是小微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们面临的困难首当其冲的是综合成本上涨,其中以人工成本影响最大。“目前,一部分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已经考虑向山东内陆地区、河南省甚至东南亚等劳动力更低廉的地方转移。”青岛检验检疫局轻纺处服装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青岛鑫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应义壮也指出,人工成本是服装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公司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2000到2500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但目前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人工费用更低,投资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很多客商都向东南亚转移了。”应义壮同时表示,除了人工成本之外,服装企业还面临着天然气用量大、价格高等其他成本压力。而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郑明梅认为,目前订单对企业来说不是问题,人工成本是制约服装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近期,欧盟、日本、韩国等我国服装主要出口地区接连出台纺织服装安全新规,对进口纺织品的标签、成分等提出更高要求,迫使我国企业不得不采用更加昂贵的安全、无毒、环保原材料,生产成本和检测费用进一步增加。应义壮告诉记者,发达国家的服装环保标准较高,用国内原料往往无法顺利出口,因此该企业目前都是来料加工模式,原料由国外客户提供。
郑明梅还指出,资金短缺是制约服装出口小微企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想转型升级的话,必须要有资金,但目前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很困难,现行政策对他们来说仍不够宽松,只有部分小额的短期贷款。”
艰难的转型升级路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