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建议
戈亚芳:相关部门参照国外的一些做法,调整当前的棉花相关政策,提高企业议价能力;出台支持实体经济科技研发、品牌建设和出口的政策。
沈健宏:棉纺产品高征低扣的税收政策对棉纺织企业不公平,希望能降低企业增值税率;政府在技术改造方面应给予企业更多项目资金补贴和奖励,鼓励纺织企业加快升级换代步伐。国家应放宽对商业银行的限制,对企业增加信贷投放,简化审批程序。
周惠民:国家应采取有力措施保持棉花价格的稳定,保持出口政策的稳定,因为纺织业需要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对于投身纺织业的年轻人,国家和企业都应该鼓励,对于投资纺织业的实业家更要扶持。
周海江:希望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品牌企业采取地方税返还政策。具体而言,就是2011年以后的3年时间内,将地方税收增长部分全额返还,扶持这些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品牌企业强大了,相关的一大批中小微企业也将随之获益,市场份额也将大力提升。
龚政:阿仕顿的资产多为无形资产,相对于传统的服装企业,到银行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国家对实施SPA模式的企业应予以更多支持,可以鼓励节约资源。市场方面,政府也应因地制宜推出政策,推动拓展市场、拉动消费。
高德康:一些企业家错误地把“转型”理解为“转行”,从而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使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殷金华: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像纺织工业这样的民生产业、支持这些产业发展。
江南:国家调整和出台相关政策,优化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完善纺织行业企业融资的机制,适当降低行业贷款利率,着力清理和规范银行贷款各种收费,切实缓解企业过高的融资成本。
陈丽芬:应在国家层面上对企业“走出去”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扶持政策,对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要有针对性、选择性,重点支持那些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提升产业水平的国际领先项目,使科技创新成为调结构、促转型的“发动机”。
【记者手记】聆听的力量
一个规模超过万亿的传统产业,在成本上升、需求不旺的背景下,该如何突出重围并确立长远发展的优势?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纺织服装业生产经营情况怎么样?推进转型升级,各家企业有什么好思路、好做法?大家对当前稳增长、调结构有什么建议?”在李学勇简单的开场白后,纺织服装企业家们打开了话匣子。谈经验,说问题,诉心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让与会人士耳目一新;纺织产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让省领导听进了心里。
李学勇仔细听取发言后表示,省政府将认真梳理一一研究,既针对难点创新政策解决问题,又要加大落实力度发挥已有政策的效应,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他说,虽然应对困难的路径、模式和成效不尽相同,但大家有这么多好思路、好对策,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推进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信心。
李学勇指出,在当前形势下,纺织服装业不创新转型就没有出路,要充分利用发展环境变化的倒逼压力,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要突出企业主体、创新驱动、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和结构优化等重点,做强做大纺织企业。
参加座谈的副省长史和平说,实践证明,转型不是“转行、转业”,座谈会传递了推进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的鲜明导向。
近两个小时的座谈,大家说情况、提建议,“加快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共识。省长的聆听和引导,给了纺织人信心和力量。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