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服装行业:对“库存”认识存在严重误区

来源:中国品牌服装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0日

对“库存”认识存在严重误区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服装行业陷入库存危机一说,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认为:“库存是服装作为季节性产品在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业特性。目前,随着国内市场消费疲软,一些服装品牌库存量有所增加的状况,并不对这些品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更不能以此认定为服装全行业的‘库存危机’。”

王茁解释道,首先应明确的是,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的产成品,或为了出售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以及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因此有必要对服装行业库存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

品牌服装企业是以自有品牌,通过自营、代理、特许加盟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服装企业,其库存构成一般包括3种情况:产成品仓库内的备销、滞销及残次品存货,以及原料仓库中的备用原辅料和过剩原辅料存货;渠道内的存货,包括直营店存货和经销商存货;在途存货,即在物流环节的存货。

其中,滞销、残次品以及过剩原辅料等,才属于需要处理的不合理库存。可以看到,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库存”所包涵的范畴明显更广,并非仅指一般人概念中的“积压和滞销产品”。也就是说,根据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存货数据来认定其全部为“积压和滞销产品”,是不符合服装行业特点的,也是不科学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前3季度产成品存货2569.66亿元。“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计算,2011年,中国服装内销额达1.4万亿元,2012年预计将达1.7万亿元,但是目前中国服装行业的年整体库存水平充其量也就在千亿元水平。”王茁说,“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认为,目前‘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3年’的说法,缺乏对服装行业的正确认识,是极不负责任的。准确地说,我们的服装库存在正常的消费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消化,而不是某些说法认为的‘中国的服装库存可以卖三年’,这是一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或者说是一种断章取义。”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2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