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正文

浙江纺织龙头企业:只有深化技术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来源:中国纺织网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9日

技术红利是新的增长点

记者:如何应对人口红利的淡出?需要做些什么?

李东华:当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不再的时候,浙江需要更多地以技术创新来弥补人口红利下滑带来的冲击。

不过,技术红利需要投入才能显现出来,而当前浙江在这方面却不容乐观。2011年,浙江研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96%,而发达国家的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早已超过3%。投入不足导致技术创新力相对不足,会导致经济增长水平下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陈中强:从模具行业出来后,我转做激光修复产业,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工业服务业。四五年下来,我们已经成为国家产学研激光技术中心设在国内的唯一产业化基地,目前在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过去一年,我们应用激光熔覆技术帮助周边制造业企业节省设备更新费用上亿元。

一个月前,我们研制出八轴八联动的激光数控加工中心,这个新式武器长8米、宽5.5米、高6米,可以360度地对电厂轴承、矿山企业的大型设备进行激光熔覆维修,完成机器手都做不到的高难度动作。目前,只有德国有类似产品。过了春节,专家将现场验收。

模式转变是场持久战

记者:技术红利并不能坐收其成。以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政府和企业应当树立怎样的观念并如何实施?

李东华: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浙江发展动力机制的变化,是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升级,但技术创新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最终还要看企业创新能力是否形成。

无论如何,依托于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我们将别无选择地走上一条创新驱动、有质量、有效益的可持续增长模式之路。这是对浙江经济结构的一种强制性调整,也将是浙江经济面临的持久性挑战。

宏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小团

员工不变,产值增两倍

刚在美国转悠了一个星期的金小团很兴奋地回到了杭州,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美国开了眼界,更是因为谈成了一笔纺织机械关键零部件的采购协议。

在过去的20年里,金小团和他的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纺织机械产业的转型升级。他们研发的新型服装数码喷印设备的产量是三年前的20倍。他领导的宏华数码也被评为省创新型和专利示范企业。

在美国,他一刻也没闲着,马不停蹄地了解最先进的高集成度纺织印染喷头的相关技术指标。他很清楚,这种新式喷头可以在纺织印染过程中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更高的产能,对他的宏华数码提升整体技术水平至为关键。

“协议已草签,先小批量购进,跟我们的设备整体匹配后,再大批量装配我们的纺织机械。”金小团说。

追逐技术红利,就要无止境创新。金小团坚信这样的信念并不断付诸行动,这使得宏华数码的纺机备受市场欢迎。最近,他常常要接待绍兴来的棉纺企业客户,要求增加对宏华数码的设备采购。

“新的一年,我们将依托更加先进的数码喷印设备,推出个性化印染业务,在淘宝上接受消费者的个性化订单。”金小团透露,消费者可以将自己的创意提交上来,交由宏华数码先进的设备来制作。在他的新年规划中,同样的员工数将创造两至三倍的产值。这,令他兴奋,让他期待。

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

有技术,不怕“边缘化”

临近年关,慈星股份的会议室里,孙平范再一次召集科研人员碰头,研究针织横机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力图以自主研发攻克针织横机自动化的几个顽疾。

孙平范是有这个底气的。一个月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下属的中国纺织机械行业产品研发中心落户慈星。此前,该协会组织专家对慈星股份的研发团队和设备,里里外外考察和评审了一遍,并给出了充分肯定。

在孙平范看来,大量装备制造企业都面临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窘境。如果不抓紧提升技术含量,不抢抓浙江纺织印染装备制造行业的科技红利,浙江在该领域的竞争将被边缘化。

“最近三年,我们投入的研发经费就有2.5亿元。”孙平范说,今天多投入一分钱,明天就收获一份更强的竞争力。在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慈星的国内市场份额仍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

向技术要红利,慈星还走出了一条新路。他们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变“制造业”为“制造服务业”。公司组建了1400多人的技术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保姆式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技术红利。

 

<<上一页[1][2]
阅读数量(542)
分享到:
 更多关于 行业资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