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 意大利服装的崛起之路
“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也经历了从生产基地到研产基地的转变,其经验在于,国家将服装产业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全力扶持。从最初与即墨类似的企业散布乡镇到研产分离,研发、样品、展示、总部向城市集中,生产向世界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转移,结合服装文化氛围的营造,制造潮流,制造流行元素,逐渐占领市场的高端部分,实现了高附加值增长。”李蔚教授说。“青岛服装产业的升级换代可以借鉴米兰模式。”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可是仍然会产生巨大的用工缺口,说明传统的农民工模式已经失效,生产下移、西移、外移是必然趋势,服装生产企业实现总部进城、研发进城、设计进城,品牌进城,商业进城,渠道进城。大企业着重创新能力和科技运用,以设计和产品开发为主。小企业则作为纺织服装业的主力军,致力于在一种或几种产品上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李蔚教授说。“但这些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服装行业的组织和专业运营商的打造方能实现。"
曙光 青岛打造服装研产基地
“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项目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条路的曙光。”李蔚教授说。
据了解,青岛国际服装产业城采用产城综合体模式来进行打造。“就是在借鉴米兰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服装产业实际而形成的中国新一代的工业园区模式。”产业城运营商、青岛中营伟业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博士介绍说。
“我们把产业所需的研发、设计、技术、营销、外贸、采购、信息、电商、金融、物流等产业服务变成相应的服务平台,通过市场化的运行手段来为你的企业提供专业、共享的产业服务,搭建产业快速成长的服务环境。”刘江说,“你在产业城做研发,做品牌,把这里做成总部,把大规模的生产放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用工和原材料更充足的地方去。我们正在四川等西部大省建设主要以生产为主的服装工业园区,首期占地3000多亩的西部服装之都已经建成,吸纳了服装生产产业链1200家各类企业,足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也就是说,将来园区建成以后,它就处于市区,是品牌服装企业的企业总部,同时也是购物休闲的黄金区位,有集形象展示、渠道管理、商务洽谈、批零兼营等经营职能为一体的商业总部,有五星级酒店,有会展中心,有居民区,有商业MALL……它将成为中国品牌服装的商业总部基地;成为中国本土品牌‘奥特莱斯’;成为中国著名的品牌服装商贸中心、会展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刘江指着占地2000亩的规划图说。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