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本该是李伯钦“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而如今,他却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三十出头的李伯钦是温州艾乐制衣有限公司的老板,每年这个时节,正是他的工厂大批量生产冬季羽绒服的时候。
但是今年,与李伯钦合作多年的羽绒原料供应商,拒绝以年初签订合同时的价格,继续为他供应原料。原因是受H7N9禽流感,羽绒涨价了。
“成衣订单已经接过来,如果不能按时得到原料,工厂的损失就大了。”李伯钦说,原料供应商这样的“违约行为”,可能会使企业承受毁灭性的打击。
李伯钦的遭遇并不独特,记者从温州市服装商会了解到,温州3000多家服装加工厂都存在类似的情况。谁也没想到,这场禽流感也许将给温州的服装业带来“釜底抽薪”之痛。
羽绒原料价格涨六成多
今年羽绒服肯定要涨价
“再拿不到羽绒原料,我们就要停工了。”在李伯钦的公司,这位年轻的老板带着记者走进了公司的仓库:里面显得空荡,在一个角落,堆放着两袋羽绒——这是公司最后的“食物”。
“其实,我们年初就和原料供应商签订了合同,当时的价格是每吨30万元。”李老板说,几天前,供应商才打电话给他,表示“难以践约”,这才让他措手不及。
供应商告诉李老板,受H7N9禽流感影响,家禽产业链下游的鸭、鹅副产品羽绒,成了“稀缺品”,最新的价格在每吨50万元以上。
而这样的涨幅,是李老板的公司难以承受的。“我们的订单早就出去了,和买家也签了合同,现在原料涨了一倍多,这笔亏损的钱,就要我们来承担。”李伯钦无奈地说。
李老板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属于温州典型的服装生产企业,每年约生产10万件服装,其中,羽绒服2万件左右,需要羽绒原料约2吨。
“公司面临的损失非常大。”李伯钦说,最近生意本来就不好做,这样一来,生存压力就更大了。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在温州的服装企业中,类似的情况普遍存在。
不少企业为了完成羽绒服的订单,只能高价购买原料。“为了和买家今后能继续合作,明知做的越多,亏本越大,也要硬着头皮做。”温州龙湾的一家男装企业负责人这样说。
“原料上涨这么多,今年的羽绒服价格肯定也要涨,估计会涨一倍以上吧。”一些服装厂老板这么说。
收不到鸡毛鸭毛
原料供应商“违约”
李伯钦也想过拿着合同,去法院起诉原料供应商的“违约行为”。然而,得到的结果却是,占理的一方,属原料供应商。
“这种情况,在法律上称之为‘情势变更’。”浙江新中大律师事务所吕仕法律师告诉记者,服装厂和原料供应商在合同成立后,因为禽流感影响,导致了不能按原合同继续履行,在法律上是允许的。
[1][2]下一页>>